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二桃杀三士的意思、二桃杀三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二桃杀三士的解释

春秋 时, 公孙接 、 田开疆 、 古冶子 三人臣事 齐景公 ,均以勇力闻。 齐 相 晏婴 谋去之,请 齐景公 以二桃赐予三人,论功而食,结果三人弃桃而自6*杀。事见《晏子春秋·谏下二》。后因以比喻施用阴谋杀6*人。 三国 蜀 诸葛亮 《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唐 李白 《惧谗》诗:“二桃杀三士,詎假剑如霜?” 潘飞声 《秋感》诗之三:“迟暮仍为《梁甫吟》,二桃三士费沉吟。”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二桃杀三士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二桃杀三士”是中国古代一则著名的历史典故,也是成语,其核心含义是通过巧妙计谋借刀杀人。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出处与背景

该典故最早记载于《晏子春秋·谏下》,讲述春秋时期齐国宰相晏婴设计除掉三位居功自傲的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的故事。三人因勇猛善战而骄横跋扈,甚至对君主不敬,晏婴担心其威胁国家稳定,遂向齐景公献计。

二、故事经过

  1. 计谋设计:晏婴让齐景公赐予三人两个桃子,要求他们按功劳大小分桃。因桃子不足,三人需自述功绩争夺。
  2. 争功自尽:
    • 公孙接与田开疆率先陈述战功,各取一桃。
    • 古冶子不服,以救主之功斥责二人,两人羞愧自刎。
    • 古冶子因内疚亦自杀,最终三人皆亡。

三、寓意与用法

四、评价与争议

五、文化影响

该典故被广泛引用,如唐代李白诗句“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惧谗》),并收录于《喻世明言》等文学作品。其作为“无解阳谋”的典型,至今仍被用于权谋策略的讨论中。

网络扩展解释二

《二桃杀三士》的意思

《二桃杀三士》是一句成语,意为“二个桃子杀死了三个壮士”。这个成语比喻行为愚蠢、轻率自信而导致失败。

拆分部首和笔画

《二桃杀三士》的拆分部首是一+木+一,笔画数为4+4+4+2+5+2。

来源和繁体

《二桃杀三士》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的文人杨岐的《帝京景物略》。繁体字为「二桃殺三士」。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二桃杀三士」可能被写作「贰桃杀三士」。

例句

小明只学会了几个英文字母,就以为可以去参加国际英文比赛,真是《二桃杀三士》。

组词

例行、例证、例题、例外、例行公事。

近义词

目标不符、自不量力、自取灭亡。

反义词

聪明、谨慎、小心。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