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戊己的意思、戊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戊己的解释

(1).指一旬中的戊日和己日。《礼记·月令》:“﹝季夏之月﹞中央土,其日戊己。” 郑玄 注:“戊之言茂也,己之言起也。日之行四时之间,从黄道,月为之佐。至此万物皆枝叶茂盛。其含秀者,抑屈而起,故因以为日名焉。”《吕氏春秋·季夏》:“中央土,其日戊己。” 高诱 注:“戊己,土日。土,王中央也。”《事类赋》卷十九引 晋 张华 《博物志》:“鷰戊己日不衔泥涂巢,此非才智,自然得之。”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适偶有所偏解,犹鹤知夜半,燕知戊己,而未必达於他事也。”

(2).古以十干配五方,戊己属中央,于五行属土,因以“戊己”代称土。 宋 苏轼 《思无邪斋赞》:“培以戊己,耕以赤蛇。”

(3).见“ 戊己校尉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戊己的汉语词典释义及文化解析

一、基本释义

“戊己”为天干第五位“戊”与第六位“己”的合称,古代主要用于纪年、月、日、时,亦与地支相配形成干支系统。据《汉语大词典》,“戊”本义为“茂盛”,象征万物生长;“己”则象形为弯曲之状,引申为“纪”,指事物初具形态的阶段。

二、五行属性与方位关联

在五行学说中,“戊己”属土,代表中央方位。《尚书·洪范》载:“土爰稼穑”,戊为阳土,象征刚硬之土;己为阴土,指湿润可耕之土。二者在传统医学(如《黄帝内经》)中对应脾胃,体现“土生万物”的哲学观。

三、文献用例与扩展含义

  1. 历法应用:如《礼记·月令》以“戊己之日”配季夏,强调土德居中、调和四季的功能。
  2. 符号象征:汉代谶纬文献《易纬》称“戊己为天门地户”,暗含阴阳交汇之意。

四、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戊己”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其解释主要涉及天干纪日、五行学说及中医理论等领域,具体可归纳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纪日概念
    指一旬中的戊日和己日。古代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循环纪日,戊为天干第五位,己为第六位,两者合称“戊己”。

  2. 五行与方位象征
    在五行学说中,戊己对应中央方位,属土。其中,戊为阳土,象征刚硬之土;己为阴土,代表湿润之土。此概念与古代宇宙观中的“中央土”相契合,如《礼记·月令》提到“季夏之月,中央土,其日戊己”。


二、中医理论中的关联

  1. 脏腑对应关系

    • 戊日属阳土,对应足阳明胃经,故中医认为胃经在戊日气血旺盛。
    • 己日属阴土,对应足太阴脾经,脾经则在己日活跃。
      这一理论源自《素问·脏气法时论》:“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己。”
  2. 临床应用
    古人通过观察戊己日的生理特性,指导养生或治疗,例如强调脾胃调理在长夏(季夏)时的重要性。


三、文化延伸

  1. 文献记载
    《吕氏春秋》等古籍以“戊己”代指土属性,如高诱注:“戊己,土日。”苏轼《思无邪斋赞》中“培以戊己”亦以戊己象征土壤。

  2. 特殊用法
    另有“戊己校尉”一词(汉代官职),但与本文词义无关,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


“戊己”的核心意义围绕天干纪日与五行中的“土”属性展开,既体现古代时间记录方式,又融合了中医、哲学等多元文化内涵。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中医应用细节,可查阅《素问》《礼记》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卬卬白毳摆脱悲憾背指辨识标准时区并线不吝赐教采攫蟾妃雠仇骴禁措思打定凋败返回飞枊废熄封缄奉制钩剪瘑疥红毛后服鬋发监织造谨勒劲正鸡犬相闻絶蹯宽详两般灵祜灵修乱视谩扣蒙伐浓淡旁妇旁座平展展仆臣且兰其来有自亲故期属羣邦石钵师矩天耳通铜轮颓教玩世五博武宫吴市隐下浄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