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谨泐 ”。敬谨书写。 唐 颜真卿 《与李太保帖》:“未遂驰謁,谨勒参候,不次。谨状。” 清 陈仪 《与顾漕台书》:“谨泐数行,耑力代送。”
“谨勒”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敬谨书写(主要含义)
源自古代书信中的谦辞,常写作异体“谨泐”。“勒”在此处指雕刻文字的动作,后引申为郑重书写。常见于文人书信结尾,如唐代颜真卿《与李太保帖》中“谨勒参候,不次”,清代陈仪《与顾漕台书》中“谨泐数行”等用法,均表示以恭敬态度完成书写。
谨慎约束(次要含义)
现代引申义中将“谨”理解为谨慎,“勒”解释为勒制(约束),组合后表示对自身欲望或行为的克制。不过这一解释多出现在低权威性来源中,可能为现代扩展义。
主要用于古典文献或正式文书,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如需引用古文,建议优先采用“敬谨书写”的释义,并标注来源如。若需表达“自我约束”之意,更推荐使用“克己”“自律”等现代词汇。
《谨勒》是一个常用于书法和篆刻领域的词语,表示写字或刻字时要求严谨认真。拆分部首为言(yan)和刂(dāo),它是一个动宾短语,刀表示刻字的行为,言表示念字的行为。
《谨勒》共有12个笔画,其中言部占了5个笔画,刂部占了7个笔画。来自于古代《说文解字》中的"刻字勤劳而有节"一词。
《谨勒》的繁体字为「謹勒」,繁体字总体上比简体字多了一些笔画和复杂的组合,但字形结构和意义基本相同。
在古代,「谨勒」的写法与现在基本相同。虽然古代汉字有些变体,但在这个词的写法上并没有太大区别。
1. 书法家在临摹名家作品时,需要谨勒字迹,以保持原作的风格和气息。
2. 学生们在做作文时,师长常常会要求他们谨勒文字,不马虎草率。
1. 谨慎(jǐn shèn):表示小心谨慎,不轻率行事。
2. 谨守(jǐn shǒu):指一直保持并坚守某种原则、规范或约定。
1. 认真(rèn zhēn):指对待事物或工作态度严肃、不马虎。
2. 慎重(shèn zhòng):强调谨慎、审慎,不轻率行动。
1. 敷衍(fū yǎn):表示马虎、不认真对待。
2. 草率(cǎo shuài):表示轻率、不谨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