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蒙伐的意思、蒙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蒙伐的解释

上面画有花纹的盾牌。蒙,通“ 厖 ”。《诗·秦风·小戎》:“蒙伐有苑。” 郑玄 笺:“蒙,厖也……画杂羽之文於伐,故曰厖伐。” 陆德明 释文:“伐如字,本或作瞂。”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蒙伐”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二、来源考证

该词最早见于《诗经·秦风·小戎》中的“蒙伐有苑”一句。东汉郑玄在笺注中明确解释:“蒙,厖也……画杂羽之文于伐,故曰厖伐。”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也提到“伐如字,本或作瞂”,进一步佐证了“伐”与“瞂”的通假关系。

三、字义拆分

  1. 蒙:此处通“厖”,指杂色或花纹装饰,而非现代汉语中“蒙蔽”等常见含义。
  2. 伐:通“瞂”,指古代作战用的盾牌,与“戈”“矛”等并列为常见兵器。

四、文化背景

在先秦时期,盾牌不仅是防御工具,也常通过纹饰彰显身份或部族特征。如《小戎》一诗通过“蒙伐”等细节,侧面反映了秦地尚武之风与工艺水平。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词在古籍中的使用语境,可参考《诗经》相关注释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蒙伐

蒙伐(méng fá)是一个汉语词语,由两个字组成。拆分部首为“艹”和“攵”,其中“艹”为草字头部首,表示与植物相关;“攵”为攴字部首,表示与动作、行为相关。

蒙伐的总笔画数为16,其中“蒙”字的笔画数为13,由草字头“艹”和蒙字的音符“孟”组成,表意为植物的孟夏生长得茂盛;“伐”字的笔画数为3,由人字旁“亻”和攵字部首组成,表示人打砍伐的动作。

蒙伐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籍《字林》中,作为动词,意思是砍伐或割断植物。它也可以作为形容词使用,表示生长茂盛。

在繁体字中,蒙伐的写法仍然保持不变。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蒙伐的写法有所不同。古代字典《说文解字》中的蒙字有草字头部首艹,下面写一个摩字,表示茂盛生长的样子;伐字的古代写法为仿木字,表示砍伐的动作。

以下是一些使用蒙伐一词的例句:

1. 他们蒙伐了森林,为建设新城市让出了空地。

2. 这片庄稼地蒙伐得十分茂盛,已经快成熟了。

一些与蒙伐相关的词汇:

1. 森林砍伐(sēn lín kǎn fá)

2. 伐木工(fá mù gōng)

3. 蒙(méng,茂盛)

与蒙伐相近义的词汇:

1. 砍伐(kǎn fá)

2. 砍倒(kǎn dǎo)

与蒙伐反义的词汇:

1. 栽培(zāi péi)

2. 种植(zhòng zhí)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