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佛教语。转轮圣王手中持的铜制轮宝。《翻译名义集·帝王》:“金轮望风顺化,银轮遣使方降,铜轮震威乃服,铁轮奋戈始定。”参见“ 金轮 ”。
(2).佛塔上的相轮。 元 迺贤 《双塔》诗:“寳鐸游丝罥,铜轮碧蘚滋。”
(3).铜碾。 金 赵秉文 《夏至》诗:“玉堂睡起苦思茶,别院铜轮碾露芽。”
“铜轮”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在佛教经典中,“铜轮”是转轮圣王所持的轮宝之一。根据《翻译名义集·帝王》记载,轮宝按材质分为金、银、铜、铁四种等级,象征不同统治方式:
指佛塔顶部的金属装饰结构,具有宗教象征意义。例如元代诗人乃贤在《双塔》中描述:“寳铎游丝罥,铜轮碧藓滋”,以“铜轮”代指塔顶的相轮。
古代用于研磨茶叶或药材的工具。金代赵秉文《夏至》诗提到“别院铜轮碾露芽”,即用铜轮碾制新茶,反映其日常生活用途。
以上释义综合佛教文献、诗词典故及器物考据,体现了“铜轮”一词在宗教、建筑和器物领域的不同内涵。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翻译名义集》等典籍。
《铜轮》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铜质的车轮,比喻事情进行得非常顺利,毫不费力。
《铜轮》的部首是金字旁(钅)和车字旁(车),总共有12个笔画。
《铜轮》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秋水》中。庄子在文中运用铜轮比喻人生的顺利与轻松,强调顺其自然、无欲无求的境界。
《铜轮》的繁体字为「銅輪」。
在古代,「轮」字的写法为「輪」。而「铜」字的写法当时为「銅」。
她的计划就像铜轮一样顺利地推进,没有遇到任何阻碍。
铜盘、铜器、铜针、铜锣、铜钉
顺风顺水
一波三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