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较迟降服。《公羊传·僖公四年》:“ 楚 有王者则后服,无王者则先叛。”《史记·张仪列传》:“天下有后服者先亡。” 宋 欧阳修 《太子太师致仕赠司空兼侍中文惠陈公神道碑铭》:“公以谓 晋 自前世为险国,常先叛而后服者,恃此也。”
(2).指后降服的人。《后汉书·皇甫嵩传》:“崇恩以绥先附,振武以临后服。” 南朝 梁 沉约 《应诏乐游苑饯回僧珍诗》:“命师诛后服,授律缓前禽。”
“后服”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hòu fú,根据不同语境有两种解释:
指事后服从或承认错误,强调经过争辩、抗拒后最终接受处罚或改正。这一含义源于成语用法,例如:
多出现于历史典籍,指较迟降服的人或群体,常见于政治、军事语境。例如:
以上信息综合自词典释义与古籍用例,完整文献可参考《公羊传》《史记》等原始资料。
《后服》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衣”和“后”。其中,“衣”是上衣、服饰的意思;“后”则表示后面、以及之后的意思。
根据笔画的数量,拆分为5个笔画,其中“衣”部有3个笔画,“后”部有2个笔画。
《后服》这个词汇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用来指代后面所穿的服装。在古代的时候,人们会在正式场合穿着特殊的服饰,这些服饰被称为“后服”。
在繁体字中,后服的写法为「後服」。
在古代汉字中,后服的写法稍有不同。其中,“后”字的写法是以“後”形式出现,“服”字的写法则相同。相比现代汉字,古代汉字的写法更加繁复,字形也有所差异。
1. 他选择了一套华丽的后服,展示了他的高贵身份。
2. 在这个传统节日里,人们可以穿上华丽的后服,庆祝节日的到来。
后服可以组词成为:后服装、后服饰、后服装备等。
近义词:后装、后装饰。
反义词:前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