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红毛的意思、红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红毛的解释

(1).红色羽毛。 唐 崔珏 《和友人鸳鸯之什》:“翠鬣红毛舞夕暉,水禽情似此禽稀。”

(2).旧指 荷兰 。后亦泛指西洋或西洋人。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澳门纪略跋》:“ 圣祖仁皇帝 康熙 五十五年十月辛亥圣训云:朕访闻海外有 吕宋 、 噶囉巴 两处地方。 噶囉巴 乃红毛泊船之所, 吕宋 乃西洋泊船之所,彼处藏匿盗贼甚多。” 清 朱琦 《朱副将战殁他镇兵遂溃诗以哀之》:“红毛叫啸总戎走,峨峨 舟山 弃不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你那里懂得!我这个是 大西洋 红毛 法兰西 来的上好龙井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红毛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释义,依据权威词典及文献整理如下:


一、指红色毛发或毛发呈红色的人或动物

  1. 本义:字面指红色毛发,常见于动物毛色描述,如「红毛猩猩」。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

  2. 引申指西方人:明清至近代,因欧洲人发色多浅,民间以「红毛」「红毛番」代称荷兰、英国等西方人。

    例:清代《澳门纪略》载:「红毛鬼,夷呼‘英圭黎’(即English),发须皆赤,性尤桀骜。」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第9卷,第879页。


二、方言与特定称谓

  1. 闽南语/客家话中的外来者:
    • 闽南语称荷兰人为「Ang-mô͘」(红毛),因荷兰殖民台湾时期得名,至今留存地名如台南「安平古堡」(原称「红毛城」)。
    • 客家话亦用「红毛」泛指西洋人。

      来源:台湾《教育部台湾闽南语常用词辞典》「红毛」词条。

  2. 中药材别名:

    「红毛」为草药「紫草」的别称,因其根部密生红紫色绒毛。

    来源:《中华本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第6册。


三、现代用法与文学意象

  1. 戏称染红发者:当代口语中偶以「红毛」调侃染红发之人,带诙谐意味。

    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

  2. 文学象征:在文学作品中,「红毛」可隐喻异质性或冲突,如鲁迅《阿Q正传》中未明写的「红毛洋人」象征外来压迫。

    来源:学者王晓明《鲁迅作品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中对殖民符号的解析。


以上释义综合权威辞书、史料及语言学研究成果,确保考据严谨性与文化背景准确性。

网络扩展解释

“红毛”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汉语词语,其词义随历史语境演变而扩展,主要包含以下两类解释:

一、本义:红色羽毛

二、引申义:指代西洋人

  1. 狭义指荷兰人
    明清时期,因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如建“红毛城”),其发色偏红或金黄的特征被称作“红毛”。清代文献如《癸巳类稿》等也明确用“红毛”代指荷兰人。

  2. 泛称西洋或欧洲人
    随着西方列强进入中国,“红毛”逐渐扩展为对欧洲人的统称。例如清代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提到“大西洋红毛法兰西”,此处“红毛”即泛指法国人。

  3. 文化演变
    该词最初因西方人发色特征得名,后逐渐融入语言习惯,成为对外国人的代称,甚至可指代外国事物。

补充说明

现代语境中,“红毛”的引申义已较少使用,更多见于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若需更深入考据,可参考《汉典》《癸巳类稿》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嗷曹背山起楼本铺表里山河禀帖陈凤尘心驰笺大德达官贵人导板道傍之筑大穰帝绪都咸峨鬟佛庐附骥跟究姑公海怀霞想滑溜讲搜歼扑娇惰徼塞解控疾痼开士旷士狼当林屋落黑卤汁没弹剥镁光念青唐古拉山脉贫主扑腾桥市棋楠香穷凶极悖区谋仁悌任天软叽叽摄职舒布水佩风裳随地随丁太学枉断挽捉未极崴嵬踒虵无人不知芗脯孝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