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军中各伍互保的符信。《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 司马贞 索隐:“伍符者,命军人伍伍相保,不谷姦诈。”
(2).泛指军队中的簿册。 清 钱谦益 《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王弘祖授承德郎》:“稽京营积年之额,覈班军累岁之餉,尺籍伍符之必计,而一粒一鍰之不遗。” 马建忠 《上李伯相论漠河开矿事宜禀》:“计名授地,悉准营制……召募之众,法亦如之,使伍符尺籍按册可稽。”
(3).指军队。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重喜登贤苑,方日佐伍符。” 宋 曾巩 《节相制》:“逮后王之更造开阡陌以居民,隶伍符者,身不受于一廛,仗齐鉞者,位不连于九棘。” 明 方孝孺 《书夷山稿序后》:“吾观 四明 蔡先生 羈寓数千里外,在尺竹伍符中而放笔为诗。”
伍符是古代军事制度中的专用术语,指用于军队编制管理和身份核验的凭证文书。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伍”指古代军队最基层单位(五人为伍),“符”即凭证。伍符是记录士兵所属部队番号、姓名及职责的文书,相当于军籍证明。士兵需随身携带,用于身份核验、行军调动及军纪管理。如《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载:“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 此处“尺籍”指军令文书,“伍符”即士兵名册凭证,二者并称凸显其重要性。
因伍符象征军队组织体系,后世引申指代整套军事管理制度。明代唐顺之《重修解州关侯庙开颜楼记》云:“侯(关羽)尝为郡功曹……然其行师严伍符,信赏罚。” 此处“严伍符”即强调关羽治军时严格执行军队规章。
《汉语大词典》释为:“古代军中各伍互保的符信。” 强调其通过士兵连坐互保强化管理的功能,如《史记》司马贞索隐:“伍符者,命军人伍伍相保,不容奸诈。”
权威参考来源:
“伍符”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主要涉及军事领域,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解释:
古代军中的互保符信
指军队中士兵以五人为一“伍”进行编制,并通过符信互相担保的制度。这种制度用于防止内部奸诈行为,确保士兵身份可靠。例如《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夫士卒尽家人子……安知尺籍伍符”,体现了其在军事管理中的作用。
泛指军队簿册
引申为记录军队编制、军饷等信息的文书。清代钱谦益曾提到“尺籍伍符之必计”,说明其作为管理工具的重要性。
代指军队本身
在文学作品中,常以“伍符”直接指代军队。如唐代元稹的诗句“方日佐伍符”,即用此意。
部分资料(如)提到“伍符”可引申为“得力助手或合作者”,但此用法较少见于权威文献,可能为现代语境下的扩展含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史记》《旧唐书》等古籍,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汉典(来源、2)。
八刑兵尘摈赞苍茫产业工人尘黩辞违单档电视专题片吊书子烽候感纫逛膀子花胡洞画疆墨守欢侍化人场会明火上浇油拣閲解囊相助疾径纪略金畜钜卿开元钱刻己空法馈岁寥寥门旧庙画霹震签补情憀秋孛辘权假羣萃上簇杀食声嘶力竭水兵水饰缌缏私奴诵德算家泰畤铁马金戈婷婷嫋嫋通权达理望祠菀抑瓦殶温恤窝圆魻鲽贤关隙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