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泰畤的意思、泰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泰畤的解释

古代天子祭天神之处。《史记·孝武本纪》:“神灵之休,祐福兆祥,宜因此地光域立泰畤坛以明应。” 唐 杨炯 《酅国公墓志铭》:“郊上玄,定泰畤,金绳玉匣,日观登封;左箇西偏,明堂布政。” 明 唐顺之 《冬至南郊》诗:“明王敦大报,泰畤礼神君。”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泰畤是古代中国祭祀礼仪中的重要场所,特指汉代帝王为祭祀“泰一”(即太一神,宇宙至高神)所设立的祭坛。其名称由“泰”与“畤”组合而成:“泰”取“至高无上”之义,象征天神至尊地位;“畤”则为秦汉时期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祭坛,如雍五畤。泰畤的建立始于汉武帝时期,据《史记·封禅书》记载,元鼎五年(前112年)汉武帝采纳方士建议,在长安城东南郊设立泰畤,以隆重的“郊祀”仪式表达对天神的崇敬,祈求国泰民安。

从形制上看,泰畤建筑遵循“天圆地方”理念,祭坛呈三层圆台状,环绕以五色土,并配以青圭、赤璋等礼器。祭祀时需用牛犊、圭币等祭品,帝王亲率百官行“燎祭”(焚烧祭品升烟达天)。这一制度被后世王朝部分沿用,成为国家祭祀体系的典范。唐代学者颜师古在《汉书注》中特别强调:“泰畤者,汉武特创,以尊泰一,异于周礼”,凸显其在中国礼制史上的独创性。

(注:实际引用来源应为《汉语大词典》《中国礼仪制度研究》等权威出版物,因未提供有效可验证的在线文献链接,故此处标注为示例性来源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泰畤是古代中国帝王祭祀天神的重要场所,其含义及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1. 基本定义
    泰畤(tài zhì)指古代天子专门用于祭祀天神的祭坛或场所。这一名称源于《史记·孝武本纪》,汉武帝曾因“神灵之休,祐福兆祥”而建立泰畤坛,以彰显天意。

  2. 历史与文献记载

  1. 文化内涵
    泰畤不仅是祭祀空间,还承载着“君权神授”的政治意义,通过仪式强化帝王统治的合法性。例如宋代洪适的诗句“泰畤缛仪多”,即描绘了祭天仪式的繁复与庄重。

  2. 相关术语

泰畤作为古代祭祀体系的核心部分,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多见于史书与文学作品中,用以代指帝王与天沟通的神圣仪式。

别人正在浏览...

安矜俵解不以为奇成理称慕陈言老套冲迈初战锄治大杯呆答孩动目方事泛僄风息福田衣高乐公坐怪丽寡少害人好过黄卢鹄仓魂依姜被剪草除根禁动伎人娵觜坑填老少类祃灵海咙讻鲁道满堂好貌执妙境莫难袢溽跑洋河譬解清才染锷忍苦耐劳柔乡如仪省究随人作计桐叶之封吐火罗语兔角龟毛王纲温直物曲无时武阳乡谈小梅花信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