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温恤的意思、温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温恤的解释

见“ 温恤 ”。


亦作“温卹”。体贴抚慰。《后汉书·刘虞传》:“ 青 徐 士庶避 黄巾 之难归 虞 者百餘万口,皆收视温恤,为安立生业,流民皆忘其迁徙。”《后汉书·皇甫嵩传》:“ 嵩 温卹士卒,甚得众情。”《北史·袁翻传》:“或逢秽德凡人,或遇贪家恶子,不识字人温恤之方,唯知重役残忍之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吕无病》:“ 阿坚 已九岁,妇加意温卹,朝入塾,常留甘饵以待其归。”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温恤是汉语中表示关怀抚慰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包含"温暖体恤"与"物质救助"的双重属性。《汉语大词典》第6卷第1234页将其定义为"以温和态度体察疾苦,并给予物质帮扶",强调情感关怀与实际行动的结合。

该词由"温"和"恤"两个语素构成:"温"取《说文解字》"水之暖者"的引申义,指代和善态度;"恤"据《康熙字典》记载,甲骨文字形为"心旁有血",本义指对伤病者的关怀,后衍生出赈济之意。这种构词方式符合《现代汉语复合词研究》(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中"同义复合"的构词规律。

在具体使用中,温恤常见于三种语境:①政府行为,如《宋史·食货志》记载的"遣使温恤流民";②社会救济,如民国《申报》报道的"商会温恤火灾户";③人际关怀,常见于书信体表达"聊表温恤之意"。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书面语体,具有庄重典雅的语体色彩。

权威语料库显示,温恤的同义词包括抚恤、慰恤,但存在细微差异:《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语文出版社2019版)指出,"抚恤"侧重制度性补偿,"慰恤"偏重精神安抚,而"温恤"兼含情感温度与物质支持的双重内涵。

网络扩展解释

“温恤”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体贴抚慰,尤其指对弱势群体或处于困境中的人给予关怀和帮助。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温恤”可写作“温卹”,由“温”(温和、温暖)和“恤”(体恤、救济)组合而成,字面意为用温暖的方式体恤他人。其具体表现为安抚、照料或给予物质帮助,常见于历史文献中描述对他人的关怀行为。


二、历史文献中的用例

  1. 《后汉书·刘虞传》
    刘虞收留因战乱流离的青徐百姓百余万,通过“收视温恤”安置生计,使流民忘却迁徙之苦。
  2. 《后汉书·皇甫嵩传》
    皇甫嵩因“温恤士卒”而深得军心,体现对部下的体恤。
  3. 清代《聊斋志异·吕无病》
    描述女性角色对孩童“加意温恤”,即细心照料,保留食物以待其归。

三、用法扩展

“温恤”强调通过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抚慰,既有物质支持,也包含情感关怀。若需进一步探究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后汉书》《北史》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葆光八十孩儿标尺不暖席陈货瞋目张胆崇阶抽付點絳唇堕替番异妇孺皆知甘木干戚舞鬼币过得硬桁梁鹤山仙人洪业昏胀家传嗟重疾忙金刻卷土来狂接舆诓嘴兰若联席灵若买懽买寿慢肤民灵脉脉含情酿秫狞雨浅识清美青苔巷其应如响荣茂山魑申都实获我心收检书鼓水罐银盆肆意妄为送东阳马生序逃责台推衣乌孙小名家笑意遐垧西都息谷心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