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烽候的意思、烽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烽候的解释

亦作“ 烽堠 ”。1.烽火台。《东观汉记·郭伋传》:“ 伋 知 卢芳 夙贼,难卒以力制,常严烽候,明购赏,以结寇心。”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邮亭一萧索,烽候各崎嶇。”《明史·刘荣传》:“请於 金线岛 西北 望海堝 筑城堡,设烽堠,严兵以待。”

(2).指战火。 清 高其倬 《和许子逊中秋风雨后看月原韵》:“ 三吴 烽堠静,弦管自年年。”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烽候”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指古代用于传递军情的烽火台和哨所,主要功能是通过点燃烽火快速传递敌军入侵等紧急信息。该词也泛指与军事防御相关的情报系统或战事动态。

二、出处与历史背景

  1. 文献记载
    最早见于《东观汉记·郭伋传》,记载东汉将领郭伋在边疆“严烽候,明购赏”以巩固边防的史实。
  2. 军事应用
    唐代诗人元稹在《酬乐天<东南行>》中描述“烽候各崎嶇”,反映烽火台在复杂地形中的分布特点。

三、引申含义

  1. 指代战火
    如清代高其倬的诗句“三吴烽堠静”,以“烽堠”(同烽候)象征战争状态。
  2. 象征情报体系
    现代语境中可引申为情报网络或预警机制,例如“企业建立市场烽候监测竞争动态”。

四、例句参考


提示:若需更多古籍原文或军事史案例,可查阅《东观汉记》《明史》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烽候(fēng hòu)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拆分部首为“火”和“土”,分别由火和土字部组成。火字部代表火焰、灼热的意象,而土字部代表土地、大地的意象。 烽候一词源自古代的军事概念,指的是建立在高处的烽火台,用来传递重要情报或发出警报的观察塔。由于它的重要性,烽候在战争和防卫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繁体字中,烽候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代汉字写法相对繁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写法也经历了一些变化。就烽候一词而言,古时候的写法与现代汉字写法相似,没有太大差别。 以下是一些烽候的例句: 1. 士兵们守望着烽候,警惕地等待着敌人的动向。 2. 恰当的烽候体系可以有效地传递情报,保障国家安全。 3. 烽候台上的官兵们坚守岗位,全力以赴地执行任务。 组词:烽候塔、烽候观察、烽候台、烽候岗、烽候信号、烽候线路等。 近义词:烽火台、警戒塔、哨兵岗等。 反义词:无。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追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