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瓦注。《吕氏春秋·去尤》:“ 庄子 曰:‘以瓦殶者翔。’”今本《庄子·达生》作“瓦注”。
“瓦殶”是一个由“瓦”和“殶”组成的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指事物破败不堪的状态,多用于形容建筑物残破或人的衰颓。其中“瓦”指瓦片,“殶”表示残破、毁坏,组合后整体强调残损凋敝的意象。
详细说明
注意区分
若需进一步探究其他“瓦”字相关词汇(如瓦舍、瓦墁等),可参考搜索结果中的不同词条说明。
《瓦殶》是一个古汉语词语,意为“破碎、毁坏”。它常用来形容物体受到极端破坏或被摧毁的状态。
《瓦殶》的拆分部首分别为“瓦”和“歹”,其中“瓦”是表示瓦片的意思,而“歹”则代表着残缺、死亡的含义。整个词语包含了10个笔画。
《瓦殶》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乾经》中,用以描述乾元亨利贞的象辞:“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天地之化育,万物之宗也。能化育,则百事孕昌。不能尽其性,则天地之化育,万物之宗也。不能化育,则百事孕昌。”其中,“孕昌”之言意指万物创生和旺盛生长的状态,也就是所谓的“瓦殶”。因此,《瓦殶》一词被引申为有关毁坏、破碎的意义。
《瓦殶》的繁体字为「瓦殳」。
古时候,「瓦殶」的写法可能存在一些变体,而最常见的写法是「瓦㳆」。在现代汉字简化字形成之前,「㳆」是「瓦」字的旧异体字形,代表了瓦片的含义,与「殶」的结合则形成了「瓦殶」的意义。
1. 汶川大地震使得该地区的许多村庄变成了一片瓦殶。
2. 火灾过后,整栋建筑物变成了一堆瓦殶。
3. 经历一场猛烈的风暴后,海岛上的树木纷纷倒下,尽是瓦殶的景象。
组词:瓦块、残破
近义词:破败、残毁
反义词:完整、完好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