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德的意思、诵德的详细解释
诵德的解释
颂扬功德。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封禅》:“铺观两 汉 隆盛, 孝武 禪号於 肃然 , 光武 巡封於 梁父 ,诵德铭勋,乃鸿笔耳。”
词语分解
- 诵的解释 诵 (誦) ò 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念:诵读。背诵。诵诗。 称述,述说:“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 诗歌:作诵(作诗)。 怨谤。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 德的解释 德 é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备。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网络扩展解释
“诵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颂扬功德”。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拼音:sòng dé
- 释义:指通过语言或文字对某人的功德、功绩进行赞美和传扬。
- 字义拆分:
- 诵:本义为朗读、背诵,引申为传述、表达。
- 德:指道德、品行,特指值得称颂的功业或善行。
二、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南朝梁代刘勰的《文心雕龙·封禅》:“铺观两汉隆盛,孝武禪号於肃然,光武巡封於梁父,诵德铭勋,乃鸿笔耳。”,意为通过文笔记录并赞颂帝王的功业。
三、用法与示例
- 文学创作:常用于历史文献或颂文中,如“诵德铭勋”指通过文字铭刻功勋并加以颂扬。
- 现代语境:可扩展为对个人或集体成就的公开赞扬,例如:“这篇演讲诵德先辈的贡献,激励后人奋进。”
四、补充说明
部分来源(如)提到“诵德”与儒家经典的诵读相关,认为是通过学习经典传承道德。此解释较为特殊,可能是特定语境下的引申义,但主流仍以“颂扬功德”为核心含义。
五、常见混淆
需注意与“颂德”的区别:
- 诵德:强调通过语言或文字传述功德。
- 颂德:更直接指向赞美行为本身,两者常互通,但“诵”更侧重表达形式。
网络扩展解释二
诵德(sòng dé)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词汇,可以拆分为"讠"和"德"两个部首。其中,"讠"是一个声旁部首,表示与言语、语言相关;"德"是一个意义部首,表示品德、道德。诵德的字形由四个笔画组成。
《诵德》一词来源于古代儒家思想中的"诵经讲德",强调通过诵读经典,融入经书中所倡导的道德准则,实践社会道德规范。诵德通过讲授经典中的道德教诲,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品质,促进社会和谐。
在繁体字中,诵德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诵德"的字形略有不同。其中,"诵"字的上部是"讠"部,下部是"〢",意为读书或口中吟读。"德"字的上部是"彳"部,下部是"心",表示内心所积累的品德。
以下是一个例句:
通过诵德,人们可以内化道德,并将其付诸行动。
以下是一些与"诵德"相关的组词:
1. 讲德:强调通过言词传授道德教诲。
2. 学德:强调通过学习提升品德。
3. 弘德:指广传品德典范,继承道德传统。
以下是一些近义词:
1. 教育:通过传授知识和道德规范来培养人们的品德和智慧。
2. 道德:关于行为准则和价值观的原则和规范。
以下是一些反义词:
1. 违德:指行为不符合道德规范。
2. 不诵德:指不注重道德教育和实践。
综上所述,《诵德》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词汇,强调通过言语交流和文字阅读来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它源自古代儒家思想中的"诵经讲德",并在古代汉字书写中有一些区别于现代写法的字形。诵德的实践有助于个人和社会的道德提升。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