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挑选兵士,裁汰老病。《宋史·兵志八》:“昔 太祖 亦尝患此,遂尽行拣閲,当时人情深以为惧,其后果成精兵。”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十》:“其所募之兵,皆要本地人,凭里长开报,必须海防府官与把总指挥公同拣閲。令其夏秋务农,冬春讲武。”
2.检出阅看。 郭沫若 《王昭君》第一幕:“昨天我才拣阅过她们的画像, 王昭君 的相貌不是这样的。”
“拣閲”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且需注意与“捡閲”的字形区别。以下是详细解释:
军事领域的挑选与裁汰
指对士兵进行筛选,保留精锐并淘汰老弱病残。例如《宋史·兵志八》提到,宋太祖通过拣閲组建精锐部队。明代何良俊的记载也显示,这一流程需由地方官员共同参与,确保兵员质量。
检视与查阅
指有选择地查看特定内容。郭沫若在《王昭君》中描述“拣閲画像”,即指挑选并审阅画像的过程。
“捡閲”字形相近但含义不同,主要指检查、清点,如《后汉书·张堪传》中“捡閲库藏”表示核查库房财物。部分现代用法中,“捡閲”可能被引申为“随意翻阅文字”,但此解释权威性较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
拣閲是一个汉字词语,是指挑选和整理资料、文件等的工作。
拣閲的部首为手,总笔画数为18。
拣閲来源于古代汉字,是由拣和閲两个字组合而成。在繁体字中,拣閲的写法为揀閱。
古代汉字在发展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写法变迁,拣閲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在有所不同,但由于资源有限,无法提供确切的古代写法。
1. 我负责拣閲公司的各种资料,确保文件的整理和分类。
2. 这本书是我拣閲整理出来的,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拣选、拣拾、閲读
整理、分类、筛选
混乱、杂乱、散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