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空虚貌。《吕氏春秋·情6*欲》:“俗主亏情,故每动为亡败,耳不可赡,目不可厌,口不可满,身尽府种,筋骨沉滞,血脉壅塞,九窍寥寥,曲失其宜。” 高诱 注:“极三关之欲以病其身,故九窍皆寥寥然虚。”《文选·江淹<杂体诗·效谢混《游览》>》:“凄凄节序高,寥寥心悟永。” 李善 注:“《庄子》曰:‘寥已吾志。’ 郭象 曰:‘寥然空虚也。’” 宋 曾巩 《将之江淛遂书怀别》诗:“功名竟安在,富贵空寥寥。”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中:“自从辞君亲,久不为是役。落落无为乡,寥寥不齐邑。伊谁与为礼,见此孤立石。”
(2).寂寞;孤单。 唐 宋之问 《温泉庄卧疾寄杨七炯》诗:“移疾卧兹岭,寥寥倦幽独。” 明 梁辰鱼 《瓦盆儿·立秋夜悼亡》套曲:“听落叶,小窗敲,怎禁他云房独掩夜寥寥。空赢得泪痕浓,黯淡了鮫綃。” 清 唐孙华 《题张汉昭小像》诗:“寥寥 蒋生 径,赖有 羊 与 求 。闻君妙方术,久疾应手瘳。”
(3).形容数量少。 唐 权德舆 《舟行见月》诗:“月入孤舟夜半晴,寥寥霜雁两三声。”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古今当其任者,盖寥寥可数。” 清 赵翼 《舟行》诗:“知有烟村缘水湾,寥寥一犬吠柴关。” 巴金 《利娜》:“无垠的荒野,稀落的城市,寥寥的人口,稀少的村庄。”
(4).广阔;空旷。 三国 魏 曹操 《善哉行》之三:“寥寥高堂上,凉风入我室。”《魏书·术艺传·张渊》:“恢恢太虚,寥寥帝庭,五座并设,爰集神灵。”注:“恢恢、寥寥,皆广大清虚之貌。” 金 王若虚 《哀雁词》:“鸟之远害,宜莫如鸿,浩浩长风,寥寥远空,邈乎冥濛,去万里而无穷。” 清 周亮工 《与黄济叔论印章书》:“寥寥寰宇,罕有合作,三十年来,其 朱修能 乎?”
(5).雄劲;清越。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雄浑》:“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唐 姚合 《过无可上人院》诗:“寥寥听不尽,孤磬与疏钟。” 唐 郑綮 《开天传信记》:“ 力士 再拜贺曰:‘非常之事也,愿陛下为臣一奏之。’其声寥寥然,不可名言也。”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寥寥汉语 快速查询。
“寥寥”在现代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两个义项:
一、形容数量稀少或范围狭小 该义项源自《说文解字》对“寥”的考释:“寥,空虚也。从宀翏声。”段玉裁注:“此今之寥字。”在现代用法中,多与量词组合使用,如:
二、形容空旷寂静的状态 此用法保留古义特征,常见于文学创作:
该词在构词上具有叠字特征,通过音节重复强化表意效果,这种构词法常见于状态形容词(参考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专题教程》)。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适配,前者多用于客观陈述,后者常见于文学描写。
“寥寥”是一个形容词,主要含义为数量极少或非常稀少,但在不同语境中可延伸出多种语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形容数量少
指事物或人的数量极少,常见于“寥寥无几”“寥寥可数”等表达。例如:“观众席上人数寥寥,显得格外冷清。”
表示空旷、冷清
可描述环境空旷无人或氛围孤寂,如“街道上行人寥寥”“九窍寥寥”(出自《吕氏春秋》)。
空虚与孤独
古汉语中可表达内心的空虚或孤单,如唐代宋之问诗句“寥寥倦幽独”。
语言简洁有力
用于形容言语简短但切中要害,如“寥寥数语,点明问题本质”。
总结来看,“寥寥”的核心语义与“稀少”相关,既可量化事物,也可渲染氛围或情感,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白鸡年半信半疑蔀室沉冤莫白宸造倒沫典赡迭绕鹅梨角儿阿下费话風馨风吟奋衣腹咏甘滑干时裹束捍拨讥诋揭贴近边矜恻近属炯尔九声菊酎蒯屦两耳塞豆理策虑无煤柱敏明木槽马木食墓茔闹抄抄偶语弃市癖习破甲弹青丘秋气弃瑕取用申句师姥受聘说短论长疏香踏灾渟潦推却土腥气维扬文痞五叶象泉闲晏小围小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