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仿纲目体例记事之书。《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四·龙飞纪略》:“ 明 吴朴 撰。 朴 字 华甫 , 詔安 人。是编仿纲目体例,纪 明太祖 事蹟,初名《征伐礼乐书》,后改今名。”
(2). 清 代方略馆所编记历代军、政大事之文字。《清会典·办理军机处·方略馆》“方略馆总裁,掌修方略”原注:“每次军功告蕆,及遇有政事之大者,奉旨纂辑成书,纪其始末,或曰方略,或曰纪略,皆由馆承办。”
(3).犹纪要。 清 马建忠 《巴黎覆友人书》:“第二场试交涉之学,凡三题:一公法新论;一交涉纪略;一或舆图或商务各一条。”
“纪略”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综合搜索结果中的高权威性信息(如、4、5、6、8),具体解释如下:
仿纲目体例的记事书
指模仿《资治通鉴纲目》体例编纂的史书,如明代吴朴的《龙飞纪略》。
清代官方军政文献
清代方略馆编纂的军事、政治大事记录,如《平定准噶尔方略》等,这类文献常以“方略”或“纪略”命名。
等同于“纪要”
指对事件或会议内容的简要概括,如清代马建忠提到的“交涉纪略”。
“纪略”既可指具体的文献类型(如史书、官方记录),也可作为抽象的行为描述(总结归纳)。其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历史语境中多与编纂体例相关,日常使用则偏向概括性描述。
纪略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部首是纟(织物部首)与贝(贝壳部首),共有11个笔画。它的繁体字为記略。
汉字《纪略》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史记·卫子夫列传》中,原指记述事物发生的情况和要旨。后来,它逐渐演变成指史书或其他文献中的简练记录。
在古时候,汉字《纪略》的写法稍有不同,主要是在部分笔画连接和结构上的变化。例如,在古代字典《说文解字》中,将《纪略》写作“糺”的字形。在《康熙字典》中则将其写为“糺”或“糺冊”的形态。
以下是《纪略》在句子中的例句:
他凭借丰富的历史学知识,写下了一部有关明代的《纪略》。
组词:纪事、史纪、史书、汇纪、纪年、编纪等。
近义词:演义、编年、编年史、纪年、年谱等。
反义词:纪实、详述、详记、详细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