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暂时代理其职。《晋书·慕容皝载记》:“ 皝 虽称 燕王 ,未有朝命,乃遣其长史 刘祥 献捷京师,兼言权假之意,并请大举讨平中原。” 宋 范仲淹 《再奏乞两府兼判》:“其六尚书九卿之位,皆无正官,并是权假。”
“权假”一词在不同语境下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需结合使用场景判断具体含义:
基本释义
指临时担任或代行某一职位,多用于古代官制中。例如《晋书·慕容皝载记》提到慕容皝自称燕王后,需派人向朝廷说明“权假之意”,即暂时代理王位以等待正式任命。
古籍例证
在佛教语境中,“权假”与“实教”相对,属于“权实”思想的一部分():
部分现代词典提及“利用权力欺压或虚假手段”,但此释义缺乏古籍支持,可能与“权谋”概念混淆,建议优先采用历史文献中的释义。
建议参考来源:
权假(quán jiǎ)是一个汉字词语,由“权”和“假”两个字组成。
“权”字的拆分部首是“木”,总笔画数为12。
“假”字的拆分部首是“亻”,总笔画数为9。
“权假”这个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礼制,是指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中暂时代替或者取代某人从而行使其权力的现象。
繁体字“权假”的写法是「權假」。
在古时候,汉字“权假”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差异,比如在古籍中排列次序可能会调换,但基本的字形和意义并没有改变。
1. 在国王不在的时候,大臣可以暂代其权力行使权假。
2. 在公司高层决策会议上,总经理因事外出,请副总经理权假。
权势、权威、假装、真假、假发、假冒、权益。
权代、权临、权宜、权宜之计。
权真、真实、真本、真身。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