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减省刑罚。《韩诗外传》卷三:“省事轻刑,则痿不作。”《宋书·沉攸之传》:“今皇上圣明,将相仁厚,约法三章,轻刑缓赋,年登岁阜,家给人足。”
(2).犹轻典。《后汉书·崔寔传》:“右趾者既殞其命,笞挞者往往至死,虽有轻刑之名,其实杀也。” 唐 杜甫 《题郑十八著作丈故居》诗:“可念此翁怀直道,也沾新国用轻刑。” 宋 王安石 《汉文帝》诗:“轻刑死人众,丧短生者偷。仁孝自此薄,哀哉不能谋。”参见“ 轻典 ”。
(3).轻罪。《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未尝鞠人於轻刑,錮人於重议。” 吕向 注:“言人有轻刑者,宽而不问。”
“轻刑”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法律和语义背景综合理解:
轻刑指相对较轻的刑罚,与重刑对应,既包含刑罚减省措施,也指代具体刑罚种类。其核心目的是通过适度惩戒实现社会秩序与个体改造的平衡。
古代含义(多作动词)
现代法律定义(名词性)
古代“轻刑”思想(如曹丕“以惠百姓”)影响了现代司法理念,但现代法律更强调罪责刑相适应,通过明确分类实现精准量刑。例如,管制与缓刑结合社区矫正,体现惩戒与教育并重。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法律条文,可参考权威法律数据库或咨询专业机构。
轻刑指的是对犯罪行为采取的较为温和的刑罚措施,相对于重刑而言。它是通过对犯罪者进行一定程度的惩罚,同时给予改造和教育的机会,旨在使其认识错误,重建社会价值观念,回归社会。
拆分部首和笔画:轻(辶+禾)刑(刀+十+殳)。
来源:《轻刑》一词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法律文献中。古代社会法律体系相对简单,对犯罪分子的惩罚也相对较为简单,轻刑作为一种刑罚方式存在于古代社会的法律体系中。
繁体:輕刑。
古时候汉字写法:輕刑。
例句:对于一些轻微犯罪的情况,法院可以判处轻刑,如缓刑、罚金等。
组词:重刑、死刑、缓刑、罚金。
近义词:温和刑罚、轻微刑罚。
反义词:重刑、严苛刑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