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獭皮冠的意思、獭皮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獭皮冠的解释

用獭皮制成的帽子。《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序》:“有邑君长,皆赐印綬,冠用獭皮。”《梁书·陈伯之传》:“﹝ 陈伯之 ﹞年十三四,好著獭皮冠,带刺刀。”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獭皮冠是中国古代一种用獭皮制成的帽子,主要见于历史文献记载,具有特定文化背景。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獭皮冠是用獭(一种水栖哺乳动物)的毛皮缝制的帽子,属于古代服饰的一种。其名称直接来源于材质和用途的组合,即“獭皮”与“冠”的结合。

  2. 历史记载与用途
    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序》记载,汉代西南地区的邑君长(地方首领)被朝廷赐予印绶时,常佩戴獭皮冠,可见其象征身份地位的作用。此外,《梁书·陈伯之传》提到南朝将领陈伯之少年时偏爱佩戴獭皮冠,并随身携带刺刀,侧面反映了当时獭皮冠可能兼具实用性与装饰性。

  3. 文化意义
    獭皮冠不仅是服饰,更承载了古代边疆地区与中原王朝的政治联系。通过赐予獭皮冠等仪式性物品,中原政权强化了对西南少数民族首领的册封和管辖,体现了服饰作为权力符号的功能。

  4. 相关延伸
    獭皮材质因防水、耐磨的特性,在古代常用于制作御寒衣物或贵族配饰。类似以动物皮毛制冠的习俗,在游牧民族和边疆地区更为常见,如鲜卑族的“貂蝉冠”等。

如需进一步了解獭的生态特征或古代冠冕制度,可参考《后汉书》《梁书》等原始文献,或查阅服饰史相关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二

獭皮冠的意思及来源

《獭皮冠》是一个汉字词语,用于形容形状或颜色像獭皮的帽子。这个词是由“獭皮”和“冠”两个字组成的。

部首和笔画拆分

“獭”字的部首是“犬”,它属于汉字中常见的部首之一。它的笔画数是9画。

“皮”字的部首是“皮”,它也是一个常见的部首。它的笔画数是5画。

“冠”字的部首是“冖”,它属于汉字中常见的部首之一。它的笔画数是9画。

繁体字写法

《獭皮冠》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獺皮冠》。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獭、冠都有一些不同的字形。獭当中的“犬”部字形更加像一只狗,而冠则缺少了上面的“冖”部,更加简化。

例句

1. 他戴着獭皮冠出现在晚会上,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

2. 这顶獭皮冠是我最喜欢的一顶帽子,非常温暖舒适。

其他相关词语

组词:獭皮、冠冕、皇冠、帽子。

近义词:獭皮帽、毛皮帽。

反义词:藓冠、冠平、冠射。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