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lt] 〈方〉∶指迟钝笨拙而无用的人(骂人的话)
(1).谓生时屏绝人事,以死自比的人。 清 翟灏 《通俗编·品目》:“《郑元祐集》有《活死人窝歌》,为 番阳 胡道元 赋。”
(2).多指老朽或毫无生气的人。 清 赵翼 《稚存说述庵侍郎近状尚无恙喜赋》诗:“诗文採到新先辈,聋瞽几成活死人。” 阿英 《<现代名家随笔丛选>序记》:“长此这样下去,我想,‘文章’固然要成为‘摆设’,就是‘摆设’的制作者,也都将变成‘新鲜的活死人’,‘消闲的陈列品’了。”
“活死人”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本义
指生时屏绝人事、以死自比的人,常见于古代文献。例如清代《通俗编》记载的“活死人窝歌”,描述隐士或超脱世俗者的状态。
比喻义
多用于贬义,形容老朽、迟钝或毫无生气的人,类似“行尸走肉”。例如方言中骂人“活死人”,暗指对方无能或麻木。
丧尸形象
受影视作品影响,“活死人”常被等同于“丧尸”,指半死半活、行动迟缓且具有传染性的虚构生物。这类形象通常群体行动,通过咬伤传播病毒。
状态描述
可比喻人处于机械麻木的生活状态,缺乏情感或目标,如“他每天重复工作,像个活死人”。
以上解释综合了词典定义及文化语境,如需更详细考证,可查阅相关文献或权威词典。
“活死人”一词形容的是一个人生理上还活着,但精神上已经死去的状态。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某人精神憔悴、毫无生气或毫无希望的样子。
“活死人”一词的部首是“午”和“歹”,其中“午”通常指的是牛的角,而“歹”则表示“死亡”。根据部首和笔画,这个词的拆分可写为:「活」(5画)+「死」(4画)+「人」(2画)。
“活死人”一词最早见于《封神演义》,是一本中国神话小说。这个词在繁体字中写作「活死人」。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对于“活死人”这个词,没有明确的古代写法记录。
1. 他看起来精神恍惚,活活像个活死人。
2. 破败的城市给人一种活死人一般的感觉。
活死人常见的组词包括:活死人舞、活死人装、活死人状态等。
近义词:呆若木鸡、木讷无神、死气沉沉
反义词:活力四溢、精神焕发、生龙活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