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亮的意思、疏亮的详细解释
疏亮的解释
亦作“踈亮”。豁达直爽。《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孙 疏亮亢烈,刚简能断。”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虽名高曩代,而疏亮之士,犹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唐 韩愈 《上柱国陇西郡开国公赠太傅董公行状》:“公气仁,语若不能出口;及当事,乃更疎亮捷给。”
词语分解
- 疏的解释 疏 ū 去掉阻塞使通畅:疏导。疏通。疏浚。疏解(?)。 分散:疏散。仗义疏财。 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与“密”相对:疏密。疏松。疏朗。疏旷。疏阔。疏落(?)。稀疏。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不亲密,关系远
- 亮的解释 亮 à 明,有光:天亮了,敞亮。明亮。豁亮。亮光。亮度。 光线:屋子里一点亮儿也没有。 明摆出来,显露,显示:亮相。 明朗,清楚:心里亮了。 声音响:洪亮。响亮。 使声音响:亮开嗓子唱。 明黑 笔画
网络扩展解释
“疏亮”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豁达直爽,多用于形容人的性格特质。以下为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词义:指性格豁达开朗、直率坦荡,不矫饰造作。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常与“亢烈”“刚简”等词并用,强调人物刚正爽快的特质。
- 变体:亦写作“踈亮”,属于异体字形式。
2.文献出处与用例
- 《三国志》:如《魏志·崔琰传》中“孙疏亮亢烈,刚简能断”,描述人物刚烈直爽的性情。
- 《诗品》:南朝梁锺嵘曾用“疏亮之士”评价诗人,指其豪迈气概多于儿女情长。
- 唐代用例:韩愈在《董公行状》中以“疏亮捷给”形容人物直率且应对敏捷。
3.字义拆解
- 疏:本义为疏通、疏远,引申为心胸开阔、不拘小节。
- 亮:原指光明,此处引申为性格明朗、坦荡。
4.使用场景
- 适用对象: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描述历史人物、文人墨客的性格特点。
- 现代用法:较少出现在日常口语,多见于学术或文学讨论中。
若需进一步探究具体文献中的语境或相关近义词,可参考《三国志》《诗品》等古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疏亮的意思
疏亮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清晰明亮,通透明朗。形容事物清楚、明了,不阻塞、不混浊的状态。
部首和笔画
疏亮的部首是疒,总笔画数为12。
来源
疏亮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由字词“疏”和“亮”组合而成。
繁体字
繁体字“疏亮”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中的疏亮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不过一般形状和现代简体字相似。
例句
1. 他的文字清楚疏亮,让人一目了然。
2. 教室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散发着疏亮的光芒。
3. 她耐心地为学生解答问题,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使知识变得疏亮易懂。
组词
疏朗、疏通、疏密、亮堂、亮丽、亮相
近义词
明亮、清晰、明朗、透亮
反义词
封闭、暗淡、模糊、朦胧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