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不因厌恶其人而抹杀他的优点。《左传·哀公五年》:“私讎不及公,好不废过,恶不去善,义之经也。”
“恶不去善”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其核心含义是:不因厌恶某人而否定他的优点。以下是详细解析:
该成语最早出自《左传·哀公五年》,原文为:“私仇不及公,好不废过,恶不众善,义之经也。”其背景是春秋时期晋国内乱,范氏家臣王生与张柳朔有私怨,但仍举荐张柳朔担任柏人地方长官,体现了不以个人好恶否定他人优点的品德。
如需更完整的背景或示例,可参考《左传》原文及《汉典》等权威词典。
恶不去善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说坏事往往不容易改正,而善良的品质却很难丧失。它强调了人们应该珍惜善良的本性,同时也提醒人们要谨慎行事,避免堕入邪恶的道路。
恶:部首心,由10笔构成。
不:部首一,由4笔构成。
去:部首土,由5笔构成。
善:部首口,由12笔构成。
《恶不去善》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马援传》中,后来逐渐流传开来并成为常用的成语。
恶不去善的繁体字为「惡不去善」。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恶的写法为「*鬲*」或「*蘁*」;不的写法为「*卜*」;去的写法为「*厽*」;善的写法为「*單*」。
他虽然曾经犯下了错误,但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证明了恶不去善。
善恶、善行、善念、恶劣、恶习、恶名等。
善不退恶、善除恶、善恶不及等。
善可退恶、善欺恶、善恶有别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