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金鱼公子的意思、金鱼公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金鱼公子的解释

指贵族子弟。 唐 李贺 《酬答》诗之一:“金鱼公子夹衫长,密装腰鞓割玉方。” 王琦 汇解:“《通典》:三品以上紫衣金鱼袋,五品以上緋衣银鱼袋。金鱼公子,谓公子而佩金鱼袋者,盖贵胄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金鱼公子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称谓,其核心含义指唐代三品以上官员或贵族子弟。该词由两部分构成:

  1. “金鱼”

    指唐代官员佩戴的金鱼袋。据《新唐书·车服志》记载,唐代官员依据品级佩戴不同材质的鱼符袋作为身份凭证:“三品以上服金玉带,金鱼袋;四品、五品服金带,金鱼袋;六品、七品服银带,银鱼袋;八品、九品服鍮石带,无鱼袋。” 金鱼袋是高级官员(三品及以上)的专属标志,象征显赫地位与皇权恩宠。

  2. “公子”

    泛指贵族子弟、权贵之子,带有尊贵出身与世家背景的意味。

综合释义:

“金鱼公子”特指唐代身居高位的三品以上官员或其显贵家庭的子弟。这一称谓直观反映了唐代以服饰配饰标识官阶等级的制度(如金鱼袋),并隐含了对权贵子弟身份、特权与生活方式的指代。在文学作品中,该词常带有对纨绔子弟的讽喻色彩,暗指其依仗门荫、不事劳作的习气。

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

金鱼袋制度始于唐高宗时期,原为盛放鱼符(官员凭证)的袋囊,后逐渐演变为纯粹的等级装饰。宋代虽保留鱼袋制度,但已无实际符信功能,仅作服饰配件。因此,“金鱼公子”一词承载了唐代官制与贵族文化的印记,成为后世文学中象征权贵世袭阶层的典型意象。例如,《东京梦华录》等文献中,“金鱼”仍作为高官代称,而“金鱼公子”则延续了对其奢华生活的描绘。


参考资料:

  1. 《新唐书·车服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记载唐代官员服饰制度,明确金鱼袋的品级对应关系。

  2. 《东京梦华录》(孟元老著)

    宋代文献中对“金鱼”及贵族子弟生活场景的描述。

  3.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从文著)

    系统考据历代服饰制度,详述鱼袋的起源与演变。

网络扩展解释

“金鱼公子”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细微差异,综合多个来源可归纳如下:

1.基本含义

指唐代佩戴金鱼袋的贵族子弟。根据唐代官服制度,三品以上官员可佩戴金鱼袋(紫衣金鱼),五品以上佩戴银鱼袋(绯衣银鱼)。因此,“金鱼公子”特指身份显赫的贵族青年,尤其是高官显贵家的后代。


2.出处与背景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诗人李贺的《酬答》诗:“金鱼公子夹衫长,密装腰鞓割玉方。”清代学者王琦在注解中提到,此处的“金鱼公子”即指代唐代高官家族的贵胄子弟(《通典》记载的官服制度为证)。


3.现代引申义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引申为“生活奢侈、不务正业的人”,带有贬义色彩。例如形容富家子弟沉溺享乐、缺乏实际能力或责任感。


4.用法示例


“金鱼公子”原指唐代贵族,后衍生出对纨绔子弟的讽刺含义。具体使用时需结合语境判断其褒贬倾向。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通典》官制或李贺诗作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杯水主义并土彼人补过拾遗柴燎告天乘传侈目端衰二程藩辅風流韻事隔火诟丑彀当勾徵鼓鞭龟人横头进擣景物九英梅箕巫睽忤来回嬾钝狼犺缆鱼零刀子灵筵淋沥明验嬷嬷爹南诏画卷牛酪女趫鹏翻平刑破沮破凶蒲车器贿耆那教清范擒贼擒王任地壖垣砂灰上略上系税源顺坡下驴四杰随溜儿螳蜋危冠无藉在无赀仙台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