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僞廷的意思、僞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僞廷的解释

见“ 伪庭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僞廷”(简体写作“伪廷”)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政治色彩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不被正统承认或非法的政权机构。以下从词典释义、结构分析、用法及权威引用角度进行详细说明:


一、词义解析

  1. 基本定义

    “伪廷”指非法的、不被正统认可的政权或政府机构。其中:

    • “伪”:意为虚假、非法、篡夺,强调其非正统性(《汉语大词典》释义:假;不合法)。
    • “廷”:原指帝王接受朝见和处理政务的地方,引申为中央政府(《说文解字》:廷,朝中也)。

      组合后特指“非法建立的朝廷或政府”。

  2. 历史语境中的含义

    该词常见于史书及文献中,用于指代以下政权:

    • 傀儡政权:如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扶植的“汪伪国民政府”(1940–1945),被中国民众及国际社会视为非法政权。
    • 割据势力:历史上未被中央王朝承认的地方割据政权,如五代十国时期部分自立为帝的政权。

二、权威词典释义与引用

  1. 《汉语大词典》

    定义:“伪”指“非法的;窃据的”,“廷”指“朝廷”,合称“伪廷”即“非法政权”(第12卷,第345页)。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年版。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虽未直接收录“伪廷”,但分别释义:

    • 伪:“假的;非法的”(如“伪政权”)。
    • 廷:“朝廷”。

      组合义符合“非法中央政府”的语义逻辑。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6年。

  3. 历史文献用例

    • 《晋书·载记》中称十六国政权为“僭伪”,暗含“伪廷”性质。
    • 近代文献如《中国近代史纲》明确将汪精卫政权称为“伪廷”,强调其背叛民族立场。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晋书》;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近代史纲》。


三、使用场景与语义特征


四、典型历史实例

  1. 汪伪国民政府(1940–1945)

    由汪精卫在日本扶持下于南京成立,统治华中、华东部分地区。中国共产党及重庆国民政府均斥其为“伪廷”,其政令不被承认。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2. 伪满洲国(1932–1945)

    日本关东军控制的傀儡政权,国际社会普遍视其为“伪廷”,二战后被解散。

    来源:人民出版社《伪满洲国史》。


“伪廷”是汉语中批判非法政权的专有名词,其权威释义立足于历史文献与词典定义,语义明确且具时代特征。使用时应严格区分正统性与非法性,避免现代政治场景的误用。

网络扩展解释

“僞廷”一词由“僞”(同“伪”,指虚假、非法)和“廷”(本义为朝廷)组合而成,通常指不被认可的非法政权或傀儡朝廷。以下是具体解释:

1.“廷”的基本含义

2.“僞廷”的引申含义

3.使用建议

如需进一步分析,可提供具体语境或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哀摧败辱惨絶人寰草索侈慢村煞镫火登善端明兑支非泛封筒焚杅浮文巧语斧质高緺滈汗诃导话资桨板楗竹僥进几望积袭锯牙钩爪窾缺塄坎良倡梁实秋醴酒不设淩烟流突雒雒米谷冥童耐用品南岳夫人闹五魁捧檄破落那伤教败俗山怪山居秋暝审辨声歌市舶库黍丝私馆碎裂天均脱颖而出琬琰文字癖乌腊草下半世饷劳饷午销愞下气系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