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午牌的意思、午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午牌的解释

揭报正午的时牌。借指正午。《三国演义》第四十回:“是日午牌时分,来到 鹊尾坡 。” 明 沉鲸 《义侠记·秘计》:“岁暮天寒难早起,午牌方始披衣。”《官场现形记》第一回:“那时候已有午牌过后,家里人摆上饭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午牌"是汉语中的一个古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与古代计时方式相关,具体释义如下:


一、核心释义

午牌指古代用日晷或铜壶滴漏计时时,正午时分(约中午11点至下午1点)悬挂或翻转的报时标志牌。古人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午时"对应现代时间的11:00-13:00,"牌"即记录时辰的标识物。官府或民间会在午时悬挂特定牌符,宣告时辰更替,故称"午牌"。


二、引申用法

  1. 代指正午时刻

    "午牌"常作为"正午"的同义词使用。例如《水浒传》第二十三回:"约行到巳牌时分,早望见那座阳谷县",其中"巳牌"指上午,"午牌"即指正午前后。

    例:"行至午牌时分,人马俱疲"(意为行至正午时分)。

  2. 古代行政与生活的计时依据

    衙门常以"午牌"作为办公节点,如"午牌放告"(正午受理诉状)、"午牌退堂"(正午退衙)。民间亦以此安排劳作休憩,如《农政全书》载"耕者午牌归膳"。


三、文化背景

"午牌"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天文计时与行政管理的结合: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20年。
  2.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5年。
  3. 《中国古代计时仪器通史》,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
  4. 《中国民俗文化大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

(注:因古汉语词汇的学术引用多源自权威工具书,此处优先标注典籍来源;在线资源可参考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或"汉典"网站相关词条。)

网络扩展解释

“午牌”是古代汉语中表示时间的词汇,具体含义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午牌”指正午时分,即现代时间中的中午12点左右。该词源于古代通过悬挂或揭报“时牌”来报时的制度,其中“午牌”特指标示正午的时牌。

二、词源与用法

  1. 构词解析

    • 午:地支第七位,对应现代时间的11点至13点,后特指正午(12点)。
    • 牌:原指计时或标识用的木牌,此处代指报时工具。
  2. 文献用例

    • 《三国演义》第四十回:“是日午牌时分,来到鹊尾坡。”
    • 《金瓶梅》第五五回:“午牌时,打中火又行。”
    • 《官场现形记》第一回:“午牌过后,家里人摆上饭来。”

三、文化背景

古代将一天分为十二时辰,每时辰对应两小时,通过“时牌”分段报时。其中“午牌”是午时(11-13点)的中间节点,即正午。

四、相关扩展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计时制度或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查阅《三国演义》《金瓶梅》等原著。

别人正在浏览...

八珍玉食贬议璧阴不落眼草跋差钱澄居创瘢褚小怀大赐席从享粗细十番怠工大煞风趣點治洞啓犯忌伐炭封駮風旋浮浮符要干打哄钢花瞶眩何容奸衅娇客诘治积劳金律寖润钜桥科唤嘞嘞灵怀陋俚卖契冒遁马愿如羊曚曈勉勗虬髯翁裙裤攘羊肉包子打狗儒学沙漠事端市口夙孤堂音田面蜩螗沸羹头家宛如刎颈之交五釜雾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