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曲直的意思、曲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曲直的解释

[right and wrong] 弯曲和平直,比喻是非

争曲直。——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曲直不分

详细解释

(1).弯曲和平直。《书·洪范》:“木曰曲直,金曰从革。” 唐 元稹 《赛神》诗:“岁深树成就,曲直可轮辕。” 清 陈梦雷 《木瘿瓢赋》:“产五材以利用兮,曲直判而为民资。”

(2).是非;有理无理。《荀子·王霸》:“不卹是非,不治曲直。” 唐 柳宗元 《封建论》:“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 元 无名氏 《衣袄车》第二折:“若我不分一箇曲直,必索要别辨箇是和非。” 老舍 《蜕》三:“在这机关里,没有是非,没有曲直,而只有毒刑与 * 。”

(3).能和不能。指才能上的差别。《荀子·非相》:“知行浅薄,曲直有以相县矣。” 王先谦 集解:“曲直犹能不也。”

(4).谓歌声的回曲与平缓。《礼记·乐记》:“使其曲直、繁瘠、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 郑玄 注:“曲直,歌之曲折也。” 孔颖达 疏:“曲谓声音迴曲,直谓声音放直。”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曲直”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详细解析:

一、本义解析 “曲直”原指物体的弯曲与平直状态,常见于古代文献:

  1. 物理形态描述:如《书经·洪范》记载“木曰曲直”,指木材具有可曲可直的特性。
  2. 材料特性应用:唐代元稹《赛神》诗“曲直可轮辕”,说明树木生长后形成的曲直形态适合制作车轮和车辕。

二、核心比喻义(最常用) 引申为对是非善恶的价值判断:

  1. 是非标准:如《荀子·王霸》“不恤是非,不治曲直”,强调社会治理需明辨对错。
  2. 争端评判:柳宗元《封建论》提及部落争讼时“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突显其作为裁决依据的功能。
  3. 现代用例:老舍《蜕》中“没有曲直,而只有毒刑与屠杀”,揭示是非观念缺失的社会状态。

三、其他引申义(较少用)

  1. 才能差异:《荀子·非相》用“曲直有以相县”比喻能力高低之别。
  2. 声乐特征:古代乐论中形容歌声“回曲与平缓”的节奏变化。

典型用例:

注: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主要使用比喻义,日常使用频率最高的组合为“是非曲直”,需注意与“曲折”(表过程复杂)的语义区分。

网络扩展解释二

曲直的意思

曲直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物体的形状或走向。它指的是弯曲或笔直的状态或形态。

部首和笔画

曲直的部首是曲,它由两个与直字结构相似的横杠构成。曲直的笔画数为六画。

来源

曲直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古老,最早见于《尔雅·释言》一书中。在古代,《尔雅》是一部对汉字的释义和解释的重要文献,它记载了当时人们对汉字的理解和使用。

繁体

曲直的繁体写法为「曲直」,字形保持了与简体相似的结构和笔画。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曲直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在《说文解字》中,曲直的写法为「鱼」和「目」的组合,表示一种像鱼或眼睛形状的弯曲或笔直。

例句

1. 这个道路是弯曲的,你要小心驾驶。

2. 插花艺术追求曲直相间的美感。

组词

1. 曲线:指呈现出弯曲形状的线条或线段。

2. 直角:指两条线段相交而成的角度为90度。

3. 弯曲:指物体或线条不成一条直线,而呈现出弯曲的状态。

近义词

1. 弯曲:与曲直意思相近,都表示物体不笔直的状态。

2. 史直:也可表示笔直,但一般用于指人的品质或性格。

反义词

1. 笔直:与曲直相对,指物体成一条直线。

2. 弯折:表示物体在某一点处转弯或折叠。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