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温韦的意思、温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温韦的解释

唐 诗人 温庭筠 和 前蜀 诗人 韦庄 的并称。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三:“ 北宋 去 温 韦 未远,时见古意,至 南宋 则变态极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温韦"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术语,特指晚唐至五代时期的两位著名词人温庭筠和韦庄的并称。他们在词体发展初期风格迥异却成就卓著,共同代表了早期文人词创作的高峰,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以下是详细释义:


一、基础释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及文学史通识:

温韦:指晚唐词人温庭筠(约812—866)与五代前蜀词人韦庄(约836—910)。二人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因词风各具典范意义而被后世并称,标志文人词成熟阶段的开端。


二、文学史定位与艺术特征

  1. 花间双璧

    二人均收录于中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赵崇祚编),温庭筠列居卷首,韦庄次之。其作品以闺情、离思为主题,语言精致,奠定“婉约词”审美基调 。

  2. 风格对比

    • 温庭筠:浓艳密丽,含蓄蕴藉

      善用金玉、锦绣等意象(如“小山重叠金明灭”),通过物象堆砌暗示情感,开创“密丽派”词风。

      典出《唐宋词史》:温词“镂玉雕琼,拟化工而迥巧”。

    • 韦庄:清丽疏朗,直抒胸臆

      语言明快自然(如“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以白描手法直写心曲,形成“疏朗派”风格。

      典出《人间词话》:韦词“骨秀”,有“弦上黄莺语”之清澈。

  3. 并称源流

    北宋苏轼《论词》已提及二人并举,清代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明确“温韦严妆淡妆”之喻,成为词学批评经典范式 。


三、权威文献参考

  1. 《花间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收录温庭筠66首、韦庄48首词作,为研究二人艺术特色的核心文本。

  2. 《唐宋词通论》(吴熊和著,浙江古籍出版社)

    第三章详析温韦词风差异及对宋词的影响路径。

  3.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四编第五章论述温韦在词体定型中的历史地位。


四、历史评价

清代词学家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

“温韦创古,词之宗也。”

强调二人开创性艺术实践为后世树立了典范。

“温韦”作为文学史专名,既指代两位具体词人,亦象征早期文人词“密丽”与“疏淡”两大美学范型的对立统一,是理解唐宋词流变的关键概念。

网络扩展解释

“温韦”一词主要有两层含义,需根据语境区分:

  1. 文学史上的并称
    指晚唐诗人温庭筠与前蜀诗人韦庄的合称,两人同为花间词派代表作家,对早期文人词发展有奠基作用。

    • 温庭筠:词风浓艳绮丽,善用意象堆砌,被誉为“花间鼻祖”;
    • 韦庄:语言清丽自然,情感表达更显直白,开拓了词的抒情深度。
      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提到:“北宋去温韦未远,时见古意”(),说明二者对宋词的影响。
  2. 成语中的寓意
    部分词典解释“温韦”为性格温和谦逊,由“温”(和善)与“韦”(韦编,喻柔韧)组合而成()。但此用法较少见,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提示:文学领域提及“温韦”时,通常指温庭筠与韦庄的并称。建议优先参考《白雨斋词话》等权威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奥林匹克环熬清守淡本巴人不亢潮涌打舘大归旦表当真到顶阇台坊中语腹臆寒悸函使荒唐混秽混侔胡梯茧茧蛟虬郊邑加速惊汗救经劳动强化流民图隆祚路中木屐南越弄璋之喜呕喣俳儛狍子濮竹穷戹蚺蛇三韭三里雾上回升斛识裁试铺顺藤摸瓜疏弃熟铁司书琐虫宿羽天诫统治者挖补文场翔步相形失色现金账现钟弗打潇洒啸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