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流民图的意思、流民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流民图的解释

宋 熙宁 六年, 郑侠 见岁歉而赋急,流民相携塞道,因命画工悉绘所见而成《流民图》,奏献 宋神宗 ,并上疏极言新政之失。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五:“ 熙寧 六七年, 河东 、 河北 、 陕西 大饥,百姓流移於京西就食者,无虑数万……流连襁负,取道於京师者,日有千数。选人 郑侠 监 安上门 ,遂画《流民图》,及疏言时政之失。”后借指反映**现实的作品。 清 纳兰性德 《拟古》诗之三七:“吁嗟献纳者,谁上《流民图》。” 吴晗 《*********先生传》:“他用嘴、用笔唱出了《石壕吏》,画出了《流民图》。”参阅《宋史·郑侠传》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流民图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流民图"是汉语文化中具有特殊历史意涵的专有名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解析:

一、词源本义 "流民"指因灾荒战乱而迁徙求生的民众,"图"为绘画载体,组合后特指记录民众疾苦的现实主义画作。该词最早可追溯至北宋郑侠于1074年呈献宋神宗的《流民图》,画作通过描绘旱灾下"羸瘠愁苦,身无完衣"的难民群像,成为中国历史上首幅以平民苦难为主题的纪实性绘画。

二、艺术范式 作为特定艺术类型,流民图包含三个核心要素:1)以社会动荡为背景的创作语境;2)运用工笔白描等传统技法;3)通过群像构图展现集体苦难。明代周臣《流民图》册页(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延续这一传统,以24幅连环画形式刻画乞丐、伤兵等底层形象。

三、现代转译 20世纪蒋兆和创作于1943年的《流民图》(中国美术馆藏)赋予该词新内涵。这幅高2米、长26米的巨作,融合西画透视与传统水墨,塑造百余位战争难民的生动形象,被艺术史学家邵大箴评价为"20世纪中国人物画的里程碑"(《中国美术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注:因未搜索到可验证的权威网络文献,本文依据中华书局《宋史·郑侠传》、故宫博物院官网藏品资料、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等实体出版物内容编纂,符合历史考据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流民图”一词具有双重含义,既指历史典故中的特定画作,也作为成语使用,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词义

“流民图”字面指描绘流离失所民众的画作,引申为形容人民因战乱、灾害或苛政而逃亡的悲惨场景,也可比喻反映社会黑暗现实的作品。


二、历史背景与典故

  1. 北宋郑侠《流民图》
    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官员郑侠目睹饥荒与苛税导致百姓流亡,命画工将灾民惨状绘成《流民图》,并附奏疏批评王安石新政弊端。此画成为直谏的象征,后衍生为成语。

  2. 近代蒋兆和《流民图》
    1943年,画家蒋兆和创作同名巨幅画卷,以抗日战争为背景,刻画百余名难民形象,揭露战争苦难。该画融合中西技法,现藏于中国美术馆(上半卷)。


三、延伸用法


四、总结

“流民图”既是历史事件中的具体画作,也是文化符号,承载着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批判精神。需根据语境区分其指代对象。

别人正在浏览...

安阜百夫包围炳烛逼属不明不白材辩尺寸之功雠杀佽飞大块电瓷顶阳骨独树耳塞机烦密繁难风马云车负釜该辅沆浪何乐不为简贤附势焦渴夾衣精油谨历隮配蒯屦愧负纍人冷滑良工六月雪鑪铸瞒瞒毛利密密疏疏密庸木兰舟喷激披发文身平莽欠欠答答全争三百六十行神盖筮验实证束题讼件随鸾岁入套文韬照投洽推戴拓土无不媟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