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升斛的意思、升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升斛的解释

量名。升与斛的合称。《孔子家语·五帝德》“设五量” 三国 魏 王肃 注:“五量:权衡、升斛、尺丈、里步、十百。” 北周 王褒 《上新定锺表》:“推之以升斛,正之以权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升斛"是汉语中一个表示古代容量单位的复合词,由"升"和"斛"两个独立的量词组合而成,主要用于指代量器或计量谷物等物品的容量。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本义指容量单位

    "升"和"斛"均为古代容量单位。据《汉语大词典》记载:

    • 升:一斗的十分之一(约合现代1升),《说文解字》释为"十龠也",是小型量器。
    • 斛:南宋以前一斛等于十斗(约100升),南宋后改为五斗(约50升),《仪礼·聘礼》注云"十斗曰斛"。

      二者连用泛指量器或容量标准,如《汉书·律历志》载"量者,龠、合、升、斗、斛也"。

  2. 引申为计量行为

    在文献中常代指称量粮食的过程,如《旧唐书·食货志》中"升斛之欺"指计量时的舞弊行为。

二、历史演变

  1. 制度变迁

    汉代一斛=10斗=100升,宋代改为1斛=5斗(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载"今乃五斗为斛"),明清沿袭宋制。

  2. 形制特征

    斛多为方形或圆台形容器(《考工记》注"斛腹圜而口方"),升则为小型圆筒状,二者均为官府核准的标准量具。

三、文化内涵

  1. 公平象征

    作为官方认证的量器,"升斛"在传统文化中代表公正,如成语"持衡拥璇"喻执掌权柄需如持量器般公允。

  2. 农业经济符号

    常见于田赋记载,如《明史·食货志》"岁征米四万六千余斛",反映古代农业社会的计量体系。

四、现代使用

当代仅见于历史文献研究及计量史领域,日常生活中已被国际单位制取代。但在方言中仍有遗存,如吴语地区称"米斛"指存粮容器。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升""斛"词条
  2. 《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文物出版社)量器形制考
  3.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对量器构造的注解
  4. 《梦溪笔谈》(中华书局校注本)卷三"钧石之异"
  5. 国家博物馆官网"古代量器"专题展品说明(需替换为真实有效链接时可补充)

网络扩展解释

“升斛”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量词,由“升”和“斛”两个容量单位组合而成,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升斛”指升与斛的合称,属于古代容量单位体系中的量名。常见于文献中对度量系统的描述,例如《孔子家语·五帝德》中提到的“五量”包含权衡、升斛、尺丈等。


二、单字解析

  1. 升(shēng)

    • 容量单位:1升=10合(gě)=1000毫升(现代标准)。
    • 其他含义:可表示“上升”或等级提升,但在此词中特指容量单位。
  2. 斛(hú)

    • 古代量器:最初1斛=10斗,后改为1斛=5斗(约50升)。
    • 用途:多用于粮食计量,如《墨子》记载“赐酒日二升,肉二斤”。

三、历史文献例证


四、总结

“升斛”是古代度量体系中对两种容量单位的统称,主要用于文献记载和制度规范。其具体数值随朝代演变(如斛从十斗改为五斗),需结合历史背景理解。更多细节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

别人正在浏览...

白皑皑白圭板权奔头儿徧览碧玉蹄厕身鄽井吃用酬奠怆伤慈教催産村寺淡冶滴卢段修鹅毛雪繁虑浮记国禁顾省海心蛤蟆镜鼾咍喝欠呵辱搰搰灰气角动量家语阶渐解政惊潮惊师动衆锴铁口碎良莠不分灵壁琳瑉马超毛女洞马屠木軨遣词造意窃犯汝南评散迸散栎三十六策,走是上计三浴三衅沙滩排球死心碎役调百戯徒倮屯难无不达巫觋仙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