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述而》:“子在 齐 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韶》,传为 舜 时的乐名, 孔子 推为尽善尽美。后以“闻韶”谓听帝王之乐或听美好乐曲。 唐 崔日用 《奉和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綵缕人胜应制》:“宸极此时飞圣藻,微臣窃抃预闻《韶》。” 宋 范仲淹 《今乐犹古乐赋》:“听此笙鏞,曷异闻《韶》之美;顾兹匏土,宛存《击壤》之风。” 傅尃 《次韵答令希见过王仙馆中留别》:“载酒有人来问字,传餐无肉笑闻《韶》。”
“闻韶”是一个源自《论语》的典故,其含义及文化背景可归纳如下:
1. 出处与典故
出自《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这里记载了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后,沉浸其中,长时间感受不到肉味,感叹音乐的美妙超乎想象。《韶》相传是舜时期的雅乐,孔子认为其“尽善尽美”,既有艺术性又蕴含道德理想。
2. 词义解析
3. 文化意义
这一典故体现了儒家对礼乐的重视,将音乐与道德修养结合,强调艺术对心灵的净化作用。后世文人常借此表达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如“三月忘味”“闻韶忘味”等衍生说法,均源于此。
参考资料:可通过汉典、搜狗百科等权威词典进一步查询典故细节(综合、2内容)。
《闻韶》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感受到美妙的音乐声。韶指的是古代一种美妙的音乐,传说中是由伏羲氏所创造,代表着和谐美好的意境。
《闻韶》的拆分部首是门和韦,其笔画顺序为门(3画)+ 韦(14画)。
《闻韶》最早出现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文章描述了传说中的伏羲氏创造了音乐,并通过宫商角徵羽五音传达了和谐美好的情感。后来,《闻韶》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感受到美妙音乐声所带来的愉悦和感动。
《闻韶》的繁体字为「聞韶」。
在古代,「韶」字的写法和现代略有不同,更加复杂。由于写法的演变,古时候的「韶」字写作「韒」或「韶」。
他坐在音乐厅中,闭上眼睛,静静聆听着演奏家神奇的琴音,仿佛闻到了韶。
- 闻韶而舞:指听到美妙音乐声而忍不住起舞蹈。 - 闻韶乐:欣赏美妙音乐的乐趣。 - 听闻琴韶:听到了美妙的琴音。
欣赏音乐、聆听和谐音律
无动于衷、对音乐无感
阿郑之化办东冰挂兵舍摈絶不打自招曹马车輗虫豸传胪貙人初文掸援洞箫冻芋钝迟庚辰狗官刮刮燥燥诡落觚角国筴海岸山脉好学深思荷蒙弘敏火阳简廉简彝戒路鸠占郡府可意扣住宽辟袴腰辣酱路绝人稀槃木遣唐使齐列情报学清涵起阵人情汹汹认族柔训声波生命力食葛市心收到甩闲话殊数松厚糖舌蜜口笤篱题头飨德先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