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芋的意思、冻芋的详细解释
冻芋的解释
指芋艿。因成熟较晚,常于冬天食用,故称。 唐 轩辕弥明 《石鼎联句》:“秋瓜未落蒂,冻芋强抽萌。” 宋 陆游 《岁暮》诗:“冻芋浊醪邀里巷,昏烟湿雪暗郊墟。”
词语分解
- 冻的解释 冻 (凍) ò 液体或含水分的东西遇冷凝结:冻结。冻害。冻馁。 汤汁凝成的胶体:鱼冻。肉冻。 感到寒冷或受到寒冷:外面很冷,真冻得慌。防冻。冻伤。冻疮。 笔画数:; 部首:冫; 笔顺编号:
- 芋的解释 芋 ù 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一年生栽植培。地下有肉质的球茎,含淀粉很多,可供食用,亦可药用。俗称“芋奶”、“芋艿”、“芋头”。 指“马铃薯”:洋芋。 指“甘薯”:山芋。 指“荸荠”:乌芋。 笔画数:;
专业解析
冻芋的汉语词典释义
一、基础释义
冻芋(dòng yù)指经冷冻处理的芋头,或特指古代一种冰镇芋泥制成的消暑食品。其核心含义包含:
- 字面义:冷冻保存的芋头,常见于食材储存方式。
- 引申义:唐宋时期流行的甜品,将蒸熟的芋头捣泥后冰镇食用,见于文人笔记。
二、文化背景与历史记载
冻芋作为传统饮食,常见于古籍记载:
- 《山家清供》(宋代林洪著)载:“芋熟捣泥,冰窖镇之,号‘冻芋’。”描述其制法为蒸芋捣泥后冷藏,口感清凉甘软,属夏季雅食 。
- 《东京梦华录》提及北宋汴京夜市有“冰雪冻芋”售卖,印证其作为市井小吃的普及性 。
三、现代应用与地域特色
当代方言及饮食文化中仍有延续:
- 闽南地区:保留“冻芋”称呼,指芋头糖水冷却后凝成的冻状甜品。
- 烹饪典籍:《中华传统食品大全》将冻芋归类为“古代冰食遗存”,强调其工艺与文化价值 。
参考资料:
- 林洪《山家清供·卷下》,中华书局点校本。
-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州桥夜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 《中华传统食品大全·甜品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冻芋”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冻芋”指芋艿(即芋头),因其成熟期较晚,常于冬季食用而得名。该词主要用于古代诗文或文献中,带有一定的文学意象。
文学例证
-
唐诗引用
唐代轩辕弥明在《石鼎联句》中写道:“秋瓜未落蒂,冻芋强抽萌”,通过对比秋瓜与冻芋的生长状态,突出冬季芋头的生命力。
-
宋诗与词作
- 陆游《岁暮》诗云:“冻芋浊醪邀里巷,昏烟湿雪暗郊墟”,描绘冬日里以冻芋和浊酒待客的乡野场景。
- 程珌《沁园春》中“千丈长松,起人生意,冻芋寒瓜空满畦”,则以冻芋象征田园生活的朴素。
其他说明
- 季节性特征:因芋头耐寒且冬季存储方便,成为古代冬季常见食物。
- 现代使用:该词现已不常用,多出现于古诗文赏析或方言中。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诗词背景,可参考《全唐诗》《剑南诗稿》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抱魄不辍仓急搀预陈辞滥调城閈城陬粗浅蹬足钝角尔汝之交儿语丰干饶舌阜滋葛屦履霜宫杨关戒还请合符画的花肥华缨秽人家私继拜疾疚吉禄尽只窭狭犒劳柳衢花市鸾孤鸾佩炉峰路祭片理贫吏千年一律清越袪袪染滥日有万机鱬鰗鱼三脔三豕涉河时节势望水球顺坦唐棣逃时朣朣文状无定据显迹小辈小范老子枵枵吸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