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务大体而不轻细行。《书·皋陶谟》:“直而温,简而廉。” 孔 传:“性简大而有廉隅。” 孔颖达 疏:“志远者遗近,务大者轻细,弘大者失于不谨,细行者不修廉隅,故简大而有廉隅乃为德也。”《旧唐书·路嗣恭传论》:“ 路嗣恭 从微至著,执法简廉。” 明 唐顺之 《答俞教谕》:“ 夔 以击石拊石自处,而乃教胄子以简廉直温之德性。”
“简廉”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不同角度解析,综合古籍与现代用法,主要包含以下层次:
现代常见含义
指人品朴实正直、生活简约不奢华,即“简单而廉洁”。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或行事风格,强调不浮夸、不贪图享乐。
古代典籍中的含义
源自《尚书·皋陶谟》:“直而温,简而廉”,孔颖达疏注为“务大体而不轻细行”,即在注重大局的同时不忽视细节,体现德行兼备的特点。
若需进一步考证古籍原文或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可参考《尚书》及历代注释文献。
简廉是一个汉字词语,有两个意思:
一是指人的品德廉洁朴素,为人正直、不贪图功利。
二是指行为简单、朴素,不过度讲究奢华。
《简廉》这个词的部首是“言”,由“言”和“廴”两个部组成。
它的总笔画数为11,其中“言”的笔画数为7,表示简单;“廴”的笔画数为4,表示长。
《简廉》是古代中国的一个成语,最早见于《四书集注》中。成语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古代礼制中对官员的要求,表示官员要求廉洁简朴。
《简廉》的繁体字相同,没有变化。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会有些不同。对于《简廉》来说,古人在写作中,对于“廴”这个部首会将它写成“⻂”形状,而不是现代常见的“廴”。
1. 他一生都保持着简廉的生活方式,从不奢华。
2. 这位官员被大家称赞为简廉志士,从不受贿。
1. 简单:指事物简明、易懂。
2. 廉洁:指人品正直、不贪污。
3. 廉价:指物品价格较为低廉。
1. 朴素:指简单真实,不加修饰。
2. 俭朴:指节俭朴实,不奢华浪费。
1. 放肆:指行为无度、不受约束。
2. 奢华:指过度追求奢侈享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