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钝迟的意思、钝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钝迟的解释

迟钝;笨拙不灵。 明 徐渭 《赠李长公序》:“一涉孝弟事,则见以为迂阔钝迟,徒老生耳,一切置不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钝迟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钝”和“迟”两个语素构成,主要形容反应、动作或思维缓慢、不灵敏的状态。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字义分解

  1. 钝(dùn)

    本义指刀剑不锋利,引申为笨拙、不灵活。《说文解字》释为“钝,不利也”。在认知层面,可表示思维滞涩,如《汉书·鲍宣传》中“臣宣呐钝于辞”即形容言辞迟钝。

  2. 迟(chí)

    原指行进缓慢,《说文解字》注“迟,徐行也”。后扩展至时间延迟或反应迟缓,如《古诗十九首》中“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暗含时间迟暮之感。

二、复合词释义

钝迟融合二者含义,强调双重迟缓性:

三、使用语境

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常见于两类场景:

  1. 医学描述:如神经受损后的反应钝迟(《临床神经病学》提及感觉传导延迟)。
  2. 文学修辞:刻画人物状态,如《红楼梦》中“宝玉见其神色钝迟”暗指精神萎靡。

四、权威文献佐证

五、近义辨析

与“迟钝”为同义词,但钝迟更侧重“迟滞感”,隐含时间维度(如反应时长);“迟钝”则偏重能力维度(如感官机能弱化)。例:“钝迟的脚步声”(强调动作缓慢) vs “感官迟钝”(强调功能退化)。

典籍例证: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评班固《汉书》“叙事钝迟”,指文风迂缓,不及司马迁《史记》峻急。


注:文献来源依据《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工具书释义,因古籍原文无直接在线链接,此处标注纸质文献版本信息。

网络扩展解释

“钝迟”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1. 基本含义
    指人的思维或反应迟钝、笨拙不灵,常用来形容理解能力或行动速度迟缓的状态。例如,明代徐渭在《赠李长公序》中提到:“一涉孝弟事,则见以为迂阔钝迟,徒老生耳”,此处“钝迟”即形容思想迂腐、反应不够灵敏。

  2. 详细解释

    • 词性:形容词,多用于描述人或行为。
    • 构成:由“钝”(不锋利、笨拙)和“迟”(缓慢)组合而成,强调双重迟缓的特性。
    • 使用场景:常见于文学或口语中,批评他人思维不够敏捷,或自嘲反应较慢。例如:“他做事钝迟,总跟不上节奏。”
  3. 近义词与关联词
    与“迟钝”(chí dùn)含义相近,均指反应慢、不灵敏。但“钝迟”更偏向书面化表达,而“迟钝”使用范围更广。

  4. 注意事项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在古典文献或特定语境中。日常交流中建议使用“迟钝”“迟缓”等更通用的词汇。

总结来说,“钝迟”通过强调“钝”与“迟”的双重含义,生动刻画了思维或行动滞后的状态,适合用于文学性较强的表达。

别人正在浏览...

哀天叫地宝辇不失圭撮不以人废言长嫡常境抄白潮忽忽超荐沉淀趁饭成眠重床叠屋传宰瑳磨丹崖大品殿阁递传耳掴干器謌诗拱廊勾镰腿汉节横决纥头荒薉皇庄镬亨解角饥附进耕津途禁微窘默科参狼烟四起阑遗楞然林将罗帏懵然木杠乾蹦蹦齐大乎权富仁声三面人射柳神爷十八子儿授受嗣统榻直嬥包儿透达物货五色雀象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