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箫的意思、洞箫的详细解释
洞箫的解释
[a vertical bamboo flute] 箫,因不用蜡蜜封底而得名
详细解释
(1).管乐器。简称箫。古代的箫以竹管编排而成,称为排箫。排箫以蜡蜜封底,无封底者称洞箫。后称单管直吹、正面五孔、背面一孔者为洞箫。发音清幽凄婉。《汉书·元帝纪赞》:“ 元帝 多材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簫。”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簫之无底者。” 元 仇远 《宿集庆寺》诗:“听彻洞簫清不寐,月明正照古松枝。”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 林 ,你还爱我吗,像从前那样?’她忽然问,声音像春夜吹的洞箫,阴云遮了眼睛,像是要落雨了。”
(2). 汉 王褒 《洞箫赋》的简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 子渊 《洞簫》,穷变於声貌。” 唐 李德裕 《雨中自秘书省访王三侍御以诗赠之》:“ 王褒 軼材晚始入,宫女已能传《洞簫》。” 清 钱谦益 《赠徐存永陈开仲过访见赠》诗之一:“空传父老摩铜狄,无復宫人记《洞簫》。”
词语分解
- 洞的解释 洞 ò 窟窿,深穴,孔:洞穴。山洞。洞箫。空洞。漏洞。洞府。洞天。 打洞,打成洞(穿透):一狼洞其中。 透彻地,清楚地:洞悉。洞穿。 说数字时用来代替零。 笔画数:; 部首:氵; 笔顺编号:
- 箫的解释 箫 (簫) ā 管乐器名,古代的“排箫”是许多管子排在一起的,现代用一根管子,竖着吹,亦称“洞箫”。 弓的末端。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洞箫是中华民族传统吹奏乐器,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以下是关于“洞箫”的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构造
洞箫是单管竖吹的竹制乐器,属于吹管气鸣类。其名称源于“无封底”的构造特征(与古代蜡封底的排箫相区别),常用九节紫竹或白竹制成,管身开八孔(前七后一),音域可达三个八度以上。
二、历史演变
- 远古起源: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的骨哨(如7000年前河姆渡遗址出土物),后演变为竹制排箫。
- 汉代定型:单管竖吹形制出现,汉代典籍《洞箫赋》首次以文学形式记载其表现力。
- 唐宋发展:与古琴并称雅乐代表,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明确其形制为“尺八”类竖吹乐器。
三、文化象征
洞箫承载着中国文人的精神追求:
- 哲学意境:音色空灵深邃,契合道家“虚静”思想与儒家“修身”理念,常用于表达隐逸情怀(如苏轼《赤壁赋》中的箫声)。
- 艺术载体:与诗词、山水画意境相通,被誉为“有声的诗”,文人雅士常以箫抒怀明志。
四、音色与表现
洞箫音色清幽柔美,低音浑厚如松涛,高音缥缈似云烟。通过气息控制可模仿自然声响(如风声、鸟鸣),擅长表现哀婉、思慕等情感,代表曲目包括《鹧鸪飞》《梅花三弄》等。
五、现代传承
当代洞箫形制趋于标准化(八孔为主),仍广泛应用于民乐合奏、独奏及文化雅集。其制作工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自然材质与人工匠心的完美融合。
网络扩展解释二
洞箫(dòng xiāo)是一种传统的中国乐器,也称为竹笛。它由竹子制成,有管身和吹孔。洞箫的声音柔和悠扬,常常用于演奏中国古乐和民族音乐。
拆分部首和笔画:
洞(dòng):水(氵)+ 同(口)-4画
箫(xiāo):竹(⺮)+ 肖(⺺)-16画
来源:
洞箫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70年左右的春秋时代。它起源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中的音乐传统,并在历史上得到广泛使用。洞箫是一种被人们用来表达情感和沟通的乐器。
繁体字:
洞箫的繁体字为「洞簫」。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洞箫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来说,洞箫的写法与现代相似。
例句:
他吹奏着洞箫,音色优美动人。
组词:
洞箫的相关词汇有:吹奏、音乐、乐器、竹笛等。
近义词:
洞箫的近义词有:竹笛、竹箫、竹哨。
反义词:
洞箫的反义词可以是一些其他乐器的名称,比如鼓、琴等。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白纻词被施表明鼊屿不见得虿盆长趫长生禄位吃硬不吃软窗鈎慈保瑽然摧逼大呼小叫登临订偶第秩东岩泛越飞蓬随风扶留附义改弦辙高咏狗坊孤岚豪迈不群洪荒宏恺花枝招展昏头昏脑煎迫减汰鞠杖龛座克化扣槃扪籥来臻两样连洲离辞礼体罗合悂谬破冰蒲龛倾返麴尘热头宂碎入道食采双绣水烟师耸闻锁细颓倒无所不尽其极小辞下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