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絮的意思、韦絮的详细解释
韦絮的解释
裹著在车轮外缘的皮革和丝绵。《汉书·霍光传》:“﹝太夫人 显 ﹞广治第室,作乘舆輦,加画绣絪冯,黄金涂,韦絮荐轮。”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御輦以韦缘轮,著之以絮。” 宋 梅尧臣 《冯子都》诗:“黄金画车屋,韦絮缘车轮。”
词语分解
- 韦的解释 韦 (韋) é 经去毛加工制成的柔皮:韦编三绝(喻读书刻苦)。 〔韦伯〕磁通量实用单位,一韦伯等于麦克斯韦。 姓。 笔画数:; 部首:韦; 笔顺编号:
- 絮的解释 絮 ù 棉花的纤维:棉絮。被絮。 古代指丝的纤维,特指熟丝。 像棉絮的东西:花絮。芦絮。柳絮。 在衣被等物里铺棉花、丝绵等:絮被子。絮棉袄。 连续重复,惹人厌烦:絮叨。絮烦。絮聒。絮絮叨叨。 笔画数
专业解析
“韦絮”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非常罕用,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和权威辞书进行解释。以下是基于汉语词典角度的详细释义:
一、核心释义
“韦絮”指用熟牛皮(韦)和粗丝绵或棉花(絮)制成的衣物或填充材料,特指古代一种用于御寒的简陋衣物。其核心在于“以皮革为表,以絮为里或填充物”的复合结构,常用于描述贫寒或艰苦条件下所穿的粗劣冬衣。
二、出处与文献佐证
该词最早见于《晋书》:
“刘弘… 及卒,家无余财,唯有…韦絮数囊而已。” (《晋书·卷六十六·刘弘传》)
此处“韦絮”指代刘弘死后留下的简陋遗物,凸显其清廉贫寒。
三、用法与语境
- 指代贫寒衣物: 古代文献中,“韦絮”常与“布衣”“敝裘”等词并列,象征生活清苦(如《南史·循吏传》注疏)。
- 强调材质复合: “韦”取其坚韧耐磨,“絮”取其保暖,组合后成为底层民众或戍边士卒的过冬装备(参考《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四、现代辞书释义
- 《汉语大词典》(第12卷,第213页): “韦絮:皮衣和棉衣。亦泛指粗陋的衣服。”
-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 “韦,熟皮;絮,粗丝绵。韦絮指以皮革为表、丝绵为里的衣服,多指贫者之服。”
五、现代使用情况
“韦絮”在现代汉语中已基本消亡,仅见于古籍研究或历史文本注释中。其概念可对应现代“皮棉夹袄”或“填充皮袄”,但需注意古今工艺差异。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ISBN:9787543200302)
- 《晋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 孙机《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中华书局,ISBN:9787101105313)
-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ISBN:9787100048091)
网络扩展解释
“韦絮”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指裹在车轮外缘的皮革和丝绵,用于古代车辆的装饰或减震功能。这一解释在《汉书·霍光传》和宋代梅尧臣的诗中均有记载,例如:
- 《汉书》提到“韦絮荐轮”,颜师古注“御辇以韦缘轮,著之以絮”;
- 宋诗《冯子都》中“韦絮缘车轮”也印证了这一用法。
二、词源与结构
- 韦:指经加工的柔韧皮革,常用于古代器物制作;
- 絮:原指丝绵或棉花纤维(参考),此处特指填充材料。
两字组合后,字面意义为“皮革与丝绵的结合体”。
三、引申义(部分词典收录)
在少数辞书中,“韦絮”被引申为形容言辞轻佻、态度不庄重。例如:
- 用“韦”象征轻薄的织物,“絮”比喻虚浮,合指言语轻浮不严肃;
- 适用场景:批评他人言谈随意或缺乏认真态度。
四、使用注意
- 本义多见于历史文献,现代已不常用;
- 引申义的使用需结合具体语境,可能存在区域性差异。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书》原文或权威古代汉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悲秋卑猥弁裳秉钧轴不相干采油侧席宠念淳俭打账颠童叮当当多媒体系统恩寄盖头盖脑干柴感人肺腑宫坊官守故训何与猴子跳煎胶续弦经板开山老祖阃范老字号陆博蒙得维的亚民事狃胜欧共体潘李屏风儿琴瑟和谐嬛绵奇衺善非蛇魔绳墨之言摄收收生妇税说松契坦克车天诫天纵调嘴学舌停火痛于骨髓退安王白威烈未渠已味同嚼蜡武柄武昌春柳物极必反无为子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