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官位职守;官吏的职责。《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亲其民人,明其伍候,信其邻国,慎其官守。” 唐 韩愈 《答魏博田仆射书》:“限以官守,拜奉未由,无任驰恋。”《好逑传》第十三回:“我学生虽与 过老先生 忝在同乡,因各有官守,相接转甚疏阔。”
(2).臣下。《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天子蒙尘於外,敢不奔问官守。” 杜预 注:“官守,王之羣臣。”
(3).官吏。《宋史·河渠志一》:“ 开寳 四年十一月, 河 决 澶渊 ,泛数州。官守不时上言,通判、司封郎中 姚恕 弃市,知州 杜审肇 坐免。” 清 侯方域 《重修书院碑记》:“凡书院之为舍者几楹?其侵而居之者几何家?资餼之田几区?其官守因而入其租税者几何年?今坐何所?”
官守是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典籍用例及现代延伸三个维度解析:
官守由“官”(官吏、职务)与“守”(职责、掌管)构成,字面指官吏的职责或职位。
“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以倡九牧,阜成兆民。”
汉代学者注疏称“官守”为官职所定之责,强调分职定责的制度性(《十三经注疏》)。
“位宁有官师之典,……官守其业。”
韦昭注:“官守,居官所守之职分”,指向官吏的具体职务范畴。
在当代汉语中,“官守”多用于法律或行政文本,指代:
“官守”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解释:
官位职守或官吏的职责
指官员的职位责任与分内事务。例如《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提到“慎其官守”,强调官员需恪守职责;唐代韩愈在书信中也用“限以官守”表达因职务限制无法会面的情形。
臣下
指代君主的臣属群体。《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奔问官守”,杜预注解为“王之羣臣”。
官吏
直接指代官员本身。如《宋史·河渠志》提到“官守不时上言”,批评官员未及时上报灾情;清代侯方域的文章中也用“官守”指代管理书院事务的官吏。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多用于历史或文学语境,需结合具体文本分析其含义。如需更多例句或延伸用法,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注疏。
白云省搬铺暴气卑脚辩灋炳琅冰弦玉柱啵噜出豫怠工单方面到月鵰剿东部蠹书番枣非奇俘劫管丝孤鸿花衫间不容息绛雰剿合椒花丽句借书留真击掊郡寄巨眼衎尔览见老境良弓燎猎力民临乾赁钱卵弹琴露覆眠梦盘铭般游抛别辟廱乔躯老青绫弱守三寸神听深志厮帮鞀铎脡祭托斗剜剜为虎傅翼舞象香檨乡刑小客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