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耸立于高处的亭子。 唐 白居易 《春日题乾元寺上方最高峰亭》诗:“危亭絶顶四无邻,见尽三千世界春。” 朱自清 《南京》:“ 燕子矶 在 长江 里看,一片绝壁,危亭翼然,的确惊心动魄。”
“危亭”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wēi tíng,其核心含义是“耸立于高处的亭子”。以下是详细解释与拓展:
字面意义
由“危”(高耸、陡峭)和“亭”(亭子)组合而成,指建在高处或险峻位置的亭子。例如:
诗词中的意境
在古典诗词中,“危亭”常被用来营造孤高、旷远的意境,例如:
若需进一步了解诗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4、5中的例句及出处。
危亭(wēi tíng)是一个多义的词汇,下面将介绍它的拆分部首和笔画、词源、繁体写法、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危亭是由“卩”和“丁”两个部首组成。其中,“卩”(jié)是右方的提字旁,表示“立正”的意思,表示威胁、危险;“丁”(dīng)是下方的四点水,表示“一个人正面的阻隔隆起之物”,表示人。
危亭的总笔画数为9划。
危亭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据考据,古代城市中常设有危亭,用于警示和提醒过往行人或车辆注意危险,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因此,“危亭”这个词汇逐渐引申为危险的标志或预兆。
在繁体字中,《危亭》的写法是「危亭」。
在古代,危亭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据研究,可以发现古时候有人将危亭写作危停或危定。这种写法主要是古代文字的变体,也表明了危亭的重要身份和作用。
1. 这片森林里的危亭提醒我们注意动物可能的出没。
2. 危亭的石碑上刻着警示标语,警告人们不要靠近悬崖边缘。
与危亭有关的组词有:
1. 危险(wēi xiǎn):表示存在潜在危害的状态或情况。
2. 亭台(tíng tái):指临时性或独立建筑的一个小型缩影。
3. 防危(fáng wēi):指为了防止危险的发生而采取的措施。
危亭的近义词是:示警、预警。
危亭的反义词是:安全、稳定。
总之,危亭用于表示威胁、危险的标志,原指古代城市中的警示设施。通过示例句、组词及近义词和反义词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个多义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