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旒旌的意思、旒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旒旌的解释

亦作“ 旒旍 ”。1.有垂旒的旌旗。《文选·宋玉<高唐赋>》:“王乃乘玉舆,駟仓螭,垂旒旌。” 李善 注:“旒旌,谓建太常十二旒。”

(2).指铭旌。《文选·曹植<王仲宣诔序>》“何用誄德,表之素旗” 李善 注引 汉 扬雄 《元后诔》:“著德太常,注诸旒旍。”《文选·颜延之<拜陵庙作>诗》:“万纪载弦吹,千载託旒旌。” 吕延济 注:“有功者铭书於旒旌之上。”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综 汉 魏 诸家所为誄辞,殆兼数义:其一,述德咏功;其二,赠终叙哀。辞则表之旒旍,或刊碑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旒旌是古代仪仗用的一种旗帜,由“旒”和“旌”两部分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旒”原指帝王冠冕前后悬垂的玉串,后引申为旗帜边缘的飘带装饰;“旌”则指用牦牛尾或羽毛装饰旗杆的旗帜,常用于祭祀、军事指挥或仪仗队列。两字合称时,“旒旌”特指带有垂旒装饰的礼制旗帜,象征权威与尊贵,常见于《周礼》《礼记》等文献描述的皇家仪典场合。例如《宋史·舆服志》中记载:“黄旒朱旌,以表至尊”,印证其与帝王礼仪的关联性。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旒旌”的详细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旒旌”读作liú jīng,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

  1. 亦作“旒旍”:属于异体字形式,多见于古代文献。
  2. 有垂旒的旌旗:指古代帝王或高官仪仗中带有垂旒(旗子边缘的装饰性流苏)的旗帜,象征身份或权力。
  3. 指铭旌:古代丧礼中书写逝者姓名官职的旗幡,用于出殡时引导灵柩。

出处与例证

补充说明 该词属于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用于研究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场景。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如《高唐赋》中侧重仪仗功能,而丧葬文献中则指向铭旌用途。

别人正在浏览...

按閲布裂不宁奈蚕功超员承用驰思遐想饬装丑质出版物吹嘘大王得知底里敌拟帝女厎席兜心花笃定心思堆金积玉对窝覆族福胙干役謌舞含誉花蜜回旌回廊矫妄洁疾醵款看不起刻贼刻瑑昆岫酷切老脸皮昧利抹泪揉眵穆护歌赔累毗富甹蘖廎写取途日记簿戎旆箬笠沙壶潸泫韶警矢服搨画鲐颜桃花绶天翰统货吐法屯积居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