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威谋略。《后汉书·朱穆传》:“以威略权宜,尽诛贼渠帅。”《周书·于谨传》:“ 谨 愿禀大王之威略,驰往喻之,必不劳兵甲,可致清荡。”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南蛮》:“今溪洞往往为东南之忧,而议者不谋威略,一欲怀之以利,是见其一,未见其二也。” 清 鲁一同 《关忠节公家传》:“而前钦差大臣 林公 则徐 威略素著,与公尤协力。”
“威略”是一个汉语词汇,结合历史文献和权威词典的解释,其含义可归纳如下:
威略由“威”和“略”组成:
权威与谋略的结合
该词强调“以威服人”与“以略制胜”的双重能力。例如《后汉书·朱穆传》记载“以威略权宜,尽诛贼渠帅”,描述通过声威和计谋平定叛乱的情景()。
历史文献用例
近义词与反义词
多用于历史或文学语境,描述领导者、军事家等具备的统治力与智慧,如现代造句:“他凭借威略化解了危机”()。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案例或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后汉书》等文献。
威略(wēi lüè)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汇。它包含了"威"和"略"两个部分。其中,"威"意味着威严、威力或权威等,而"略"则表示战略、计谋或技巧等。结合起来,"威略"可以理解为充满威严和权力的计谋或策略。
下面我们来拆分一下威略这个词的部首和笔画。"威"的部首是"女",它有8个笔画;"略"的部首是"田",它有9个笔画。这样,整个词的部首总共有17个笔画。
威略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使用。在古代,它们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比如,"威"在繁体字中是「威」,而"略"在繁体字中是「略」。
威略这个词可以用于句子和表达中,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物所展现的威严和权威。例如:
"他的领导风范充满了威略,使得整个团队都感到忍服不得。"
除了威略,还有一些与之相关的词汇可以组成短语或句子。例如,"威武"表示威严而强大;"雄略"表示雄才大略;"威风凛凛"则形容威严而有威势。这些词汇都是在强调威严和权威的特征。
与威略意义相似的近义词包括"威权"、"权势"和"威势";而与之相反的反义词可能有"柔弱"、"温和"和"柔和"等词汇。
综上所述,威略是一个充满威严和权力的词汇,描述了某人或某事物所展现出的威严和权威。它由"威"和"略"两个部分组成,拥有17个笔画。该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威」和「略」。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相关词汇可以与威略搭配使用,用来进一步强调威严和权威的特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