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污名的意思、污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污名的解释

[stigma] 坏名声;恶名

详细解释

亦作“汚名”。亦作“汙名”。 1.坏名声。《管子·中匡》:“入者不説,出者不誉,汚名满天下。”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三:“老学生爆发起来,他们竟不惜加我以无上的汚名。” 萧三 《十送郎》:“临阵脱逃是丑事,革命史上有污名。”

(2).指毁坏名誉。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这一场污名不小,做下千年耻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污名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与演变如下:

一、核心释义

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

污名(wūmíng):指不光彩的名声;耻辱的标记。

例证:"蒙受污名"、"洗刷污名"

二、语义演变与历史渊源

  1. 词源追溯

    "污"本义为浑浊、玷污(《说文解字》:"污,浊水不流也"),"名"指声誉。二者结合始于汉代,如《汉书·王莽传》载"污蔑宗室",已含"玷毁名声"之意。

  2. 社会学延伸

    20世纪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在《污名:受损身份管理札记》中提出:污名是社会对个体特征的贬低性标签,导致其社会价值被否定。这一理论深化了该词的现代内涵。

三、社会应用与当代研究

四、权威文献参考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2016.
  2. 郭熙. 《中国社会语言学》. 商务印书馆,2004.
  3. Goffman, E.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Prentice-Hall, 1963.
  4. 刘力等. 污名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 《心理学报》,2020(5).
  5. 费孝通. 《乡土中国》.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网络扩展解释

“污名”是一个具有社会心理学内涵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维度解析:


基本定义

  1. 核心含义
    指个体或群体因某种特征(如疾病、身份、行为等)被社会赋予的负面标签,常伴随耻辱感与社会排斥。例如,精神疾病患者常面临“脆弱”“危险”等污名化评价。

  2. 词源与演变
    源自古希腊词汇“Stigma”,原指烙印在奴隶或罪犯身上的标记,象征道德缺陷。20世纪60年代,社会学家戈夫曼(Goffman)将其引入学术领域,定义为“贬低性标签”,标志着污名研究的开端。


学术视角

  1. 多维度模型
    现代研究认为污名包含三个层面:

    • 认知:社会对被污名者的刻板印象(如“吸毒者=罪犯”)。
    • 情感:公众产生的厌恶、恐惧等情绪。
    • 行为:歧视、排斥等实际表现。
  2. 心理效应
    被污名者可能内化负面评价,导致自尊降低、自我认同混乱,甚至加剧社会隔离。


实际应用与案例


近义词辨析


如需进一步了解污名的干预策略或跨文化差异,可参考社会学或心理学专业文献(如、5的模型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百炼成钢变泐表章鄙促不看佛面看金面齿牙爲猾忡惕脣敝舌腐脆美黨魁隄捍对焦读众风帚拊养含齿槐序践信角巾私第解衣盘礴经厂本即心是佛决理跨街楼夸显赖地连城珍裂纹麦垅卖买没眼色靡披蓦的辔衘淜淜桥是桥,路是路卿僚渠侬忍虐日环食闪灼生产率沈陷使马鄂伦春诗章实字霜鈇思眷送敬堂前天奬通导土货腽肭望云温情蜜意沃霖五仓五炁朝元下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