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维摩丈室的意思、维摩丈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维摩丈室的解释

佛教语。 维摩诘 居士的方丈室。室虽只有一丈见方,其所包容极广。《维摩经·文殊师利问疾品》载:长者 维摩诘 现神通力,即时彼佛遣三万二千师子坐,高广严净,来人 维摩诘 室,其室广博,包容无所妨碍。 宋 张元干 《西江月·和苏庭藻》词:“ 维摩 丈室久空空,不与散花同梦。” 清 赵翼 《游狮子林题壁》诗:“ 维摩 丈室走终日, 长房 缩地称仙术。”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或是 维摩 丈室,偶留天女散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维摩丈室是中国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典故,出自《维摩诘所说经》。其核心含义指维摩诘居士居住的一丈见方禅室,虽空间狭小却能容纳无量大众与佛菩萨,象征"须弥纳芥子"的佛法境界。该词现多用于形容狭小空间蕴含广阔精神境界,或代指文人雅士的简朴居所。

从汉语构成分析,"维摩"是梵语音译词Vimalakīrti的简称,意为"净名";"丈室"为汉语词汇,指一丈见方的房间。二者组合后形成具有宗教哲学内涵的固定表达。该典故最早见于鸠摩罗什翻译的《维摩诘经·不思议品》,记载文殊师利率众菩萨、弟子赴维摩丈室问疾,展现"三万二千师子座"纳于一室的奇迹。

在佛教义理层面,丈室空间特性体现大乘佛教"空有不二"思想。唐代澄观《华严经疏》阐释:"室狭而广容,显事事无碍法界",强调物质空间与精神境界的辩证关系。这种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园林艺术中"小中见大"的造园理念,如苏州网师园"殿春簃"便以"维摩丈室"为营造意境。

该典故在文学创作中形成特定意象,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黄金散尽交不成,维摩丈室方独处",即以丈室喻文人清高自守。宋代《景德传灯录》记载多位禅师以"维摩丈室"作禅语机锋,使其成为禅宗公案的重要话头。

现代汉语使用中,"维摩丈室"多出现于宗教哲学论著和文化评论领域。《汉语大词典》《佛学大辞典》均收录该词条,释文引证历代佛教典籍。北京大学《儒藏》工程数据库收录相关文献37处,印证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持久影响力。

网络扩展解释

“维摩丈室”是一个源自佛教经典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含义
    指佛教居士维摩诘(梵语Vimalakīrti)的居所。据《维摩经·文殊师利问疾品》记载,维摩诘的方丈室虽仅一丈见方,却能通过神通容纳三万二千师子座,象征「小空间包容大境界」的佛理。

  2. 文化典故
    唐代王玄策出使印度时,曾实地测量维摩诘故居,发现其面积仅十笏(约一丈见方),由此衍生出佛教寺院住持居所称「方丈」的典故。

  3. 引申意义
    在文学作品中,该词常被用来比喻:

  1. 现代用法
    部分词典将其引申为「形容人心思难以捉摸」,此释义多见于现代语境,可能与原典中「看似狭小实藏玄机」的特性相关。

附:词源补充
「维摩」为梵语音译,意译「净名」;「丈室」即一丈见方之室,后成为佛教寺院住持代称。该词体现了汉传佛教「纳须弥于芥子」的空间哲学观。

别人正在浏览...

奥窍傲死陛廉草菴茶坊察核程功宠驭丹心如故捯腾地地道道分背分理浮白高压釜高宴孤惶鼓衰力尽嚎嚷皇乾胡粉隳脞毁服鹄企江山好改,本性难移剪式跳高寄藏兢持旧家讥摘款浃勑书老泼狗罗汉鸟语臬府匏勺疲玩谦廉跷工起动轻忽球体犬鸡阒无人声埽灭眚沴蓍草寿满天年疏斥蜀犬吠日遂伯随俗雅化素位提奬体疗无斁下衡小笔小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