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疏斥的意思、疏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疏斥的解释

亦作“疎斥”。疏远排斥。《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 明帝 时,众役并兴,戚属疏斥。”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夫 灌夫 之灭族, 陈遵 之遇害, 季布 之疏斥, 子建 之免退, 徐邈 之禁言,皆是物也。”《新唐书·柳冕传》:“自以久疏斥,又性躁狷,不能无恨。” 明 陆采 《怀香记·受诏安边》:“阳为尊崇之名,阴寓疎斥之计。”《东周列国志》第二五回:“彼耽於声色,将怠弃政事,疎斥忠良。”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疏斥”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hū chì,其核心含义为疏远排斥,常作“疎斥”。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词义构成

    • 疏:指关系远、不亲近,引申为忽略、分散(如“疏远”“疏忽”)。
    • 斥:意为排斥、驱逐(如“斥逐”“排斥”)。
      两字组合后,强调因疏远而主动排斥的行为。
  2. 语境用法
    多用于描述人际关系或政治场景中,因不信任、厌恶而刻意保持距离,甚至排挤对方。例如:“忠臣良将广遭疏斥”。


二、古籍例证

  1. 《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
    “明帝时,众役并兴,戚属疏斥。”
    ——指亲属因政治原因被疏远排斥。

  2. 《抱朴子·酒诫》
    “季布之疏斥,子建之免退。”
    ——以历史人物为例,说明疏斥带来的后果。

  3. 《新唐书·柳冕传》
    “自以久疏斥,又性躁狎,不能无恨。”
    ——体现因长期被排斥产生的负面情绪。


三、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疏斥”较少使用,但在文学或历史类文本中仍可见到,多用于强调主动疏远与排斥的双重含义。例如:“特恃私智,疏斥正士”。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案例或用法,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疏斥(shū chì)的意思

疏斥是一个形容词,表示排除、远离、不亲近或拒绝。它常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示不喜欢或不愿意与某人接触。

拆分部首和笔画

疏斥拆分为疒(疔部)和斥(鳥部),共有7个笔画。

来源与繁体

疏斥起源于古代汉语,是由疒和斥组成的。在繁体中,疏斥的写法为疎斥。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疒部由两个“疒”组成,表示疾病;斥部由两个“疋”和一个“鳥”组成,表示骂、责骂。

例句

他对陌生人总是保持疏斥的态度。

组词

疏斥可以与其他词组合形成新词,例如:疏斥感(对陌生人的排斥感)、疏斥心理(对他人的拒绝心理)等。

近义词

近义词包括拒绝、回避、排斥等,表示不接受或不喜欢与他人交往。

反义词

反义词包括欢迎、接纳、亲近等,表示愿意与他人交往或接受他人。

别人正在浏览...

雹凸博浪布景鬯通赤悃初藳吹发楚王山丛灌大谷打唿哨当元蹈海点窜羝羊触藩抵玉发癫房室风湿性关节炎幅度辐裂光缆龟书后师华辞坏彻换洗幻形教刑机耕镌勒开花帐兰盆潦潮梨花大鼓历心啰说白道盲人说象慢慢悠悠没命谟谋谋虑杷榄秦垒鳅蛑铨核曲袒驲丞三形烧金烧酒摄假失拖诗纂桃园铜圆遐敞骁犷膝脖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