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闱墨的意思、闱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闱墨的解释

[selections from papers of successful condidates at imperial examination] 清代指把乡试、会试选出的文章编印成的文集

刊刻闱墨,务照原卷。——《清会典事例·礼部·贡举》

详细解释

科举制度,自 明 以来,乡试、会试后,主考挑选试卷中文字符合程式的,编刻成书, 明 称“小録”。 清 称“闈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陆判》:“同社生素揶揄之;及见闈墨,相视而惊,细询始知其异。” 郑振铎 《黄公俊之最后》:“看在多年的乡邻面上,我劝你得赴考,得多练字,得多读名家闱墨。”参阅《清会典事例·礼部四三·贡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闱墨(wéi mò)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词汇,特指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结束后,由官方或书坊刊印的优秀考生答卷文集。其名称由两部分构成:

核心释义与功能

  1. 科举范文汇编

    闱墨是乡试、会试等科举考试中,主考官甄选的中式文章合集,内容主要为八股文佳作。其核心功能是为考生提供官方认可的写作范式,成为士子研习应试技巧的权威参考资料。

  2. 学术与出版价值

    除官方刊行外,民间书坊亦竞相刻印闱墨,因其兼具范文模板与时文经典的双重属性。例如清代《钦定四书文》即属官修闱墨代表,收录了乾隆钦点的科举名篇。

权威文献佐证

据《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12卷第130页释义:

“闱墨:科举时代,乡试、会试后,主考选取中式试卷中的文章汇刻成书,称为闱墨。”

《辞源》(修订本)第三册第2566页进一步说明:

“明清时期,书坊常将科举中式文章辑录刊行,供士子揣摩仿效,此类选本通称闱墨。”

文化意义与影响

闱墨不仅是科举制度的产物,更反映了明清文风导向与学术评价标准。其内容严格遵循八股格式,强调“代圣贤立言”,对当时的知识传播与教育体系产生深远影响。例如《增批直省闱墨》等文献,至今仍是研究科举文化的重要史料。

类似文献延伸

相关概念包括:


来源参考: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12年)
  2. 《辞源》(商务印书馆,2015年修订版)
  3. 《中国科举制度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
  4.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总集类》(中华书局,1965年影印本)

网络扩展解释

“闱墨”是科举制度中的术语,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1. 定义与功能
    指科举考试(乡试、会试)后,主考官从合格试卷中挑选出符合文体规范、内容优秀的文章,汇编成册并刊刻的文集。其作用是为考生提供范文参考,帮助他们掌握考试要求的写作风格和格式。

  2. 历史演变

    • 明代:称为“小録”,首次出现类似形式的官方范文集。
    • 清代:改称“闱墨”,并形成固定制度,要求刊刻时严格依照原卷内容,不得修改(《清会典事例·礼部·贡举》记载)。
  3. 实际应用
    考生通过研读闱墨学习应试技巧,例如清代文献提到“俩师傅让智勇多看闱墨文字以备考”,可见其作为备考资料的重要性。

总结来看,“闱墨”是科举时代官方发布的标准化范文合集,兼具选拔结果公示与教育指导的双重意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白衣仙人八蜡边用怭怭百色驰马试剑出猎从恶若崩倒坍冻荄酘酒顿笔哆大梵行肥臞俯首贡缎馆馈骨胶浩气凛然河公哄逗黄龙誓环瀛画蛇添足回沙互让将引截趾适履浄发瘠色理督劣根性沦坏卖大号木头橛子凝嚬辟空搴帷侨治期尅庆丰司青冢绮衣权重股思想路线隼旟题塔体贴同年而语退味顽金唯唯连声五虎将线民衔辔县县懈怠胁底下插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