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木桩。喻指僵化死板。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 温敦 :‘看, 萧正使 多么有德性,多么叫人尊敬。走起路来,一步一步都显露出中原的文化来。’ 王龙 :(按不住)‘什么中原文化!一个老木头橛子就是了!’”
“木头橛子”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字面意义
指短木桩,通常指削尖一端、用于固定或支撑的硬木棒。例如拴牲畜、悬挂工具或标记土地(、)。
引申比喻
形容人僵化死板、不善变通,带有贬义色彩。例如曹禺《王昭君》中,角色王龙用“老木头橛子”讽刺他人固守教条(、)。
在洛阳等地方言中,“木头橛儿”进一步引申为形容人笨拙、不灵活,强调缺乏机敏性()。
“橛”本义为小木桩,字形从木、厥声,古代也指门闩或马嚼子(、)。
以上内容综合了词典定义、方言特色及文学引用,如需更完整信息可查看相关来源。
木头橛子是指用木材制成的固定或连接的工具,常用于建筑、木工和船舶等领域。它通常是由细长的木材切割而成,一端锐利,另一端用于固定或连接。
木头橛子的拆分部首是木(木字旁),笔画数为4画。
木头橛子一词源于中国汉语,繁体中文写作「木頭橛子」。
在古代,木头橛子的汉字写法并没有太大变化。繁简体字的出现主要是近代的产物,古代的汉字写法相对稳定。
1. 工人们用木头橛子将墙体固定在地面上。
2. 船坞工人正在用木头橛子连接船舶的船板。
木头橛子的组词可以有:木制橛子、橛子工具、固定橛子等。
木头橛子的近义词可以有:木桩、木栓、木楔等。
木头橛子的反义词可以有:钉子、螺丝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