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荄的意思、冻荄的详细解释
冻荄的解释
经冬的草根。 宋 杨万里 《腊里立春蜂蝶辈出》诗:“嫩日催青出冻荄,小风吹白落疎梅。”
词语分解
- 冻的解释 冻 (凍) ò 液体或含水分的东西遇冷凝结:冻结。冻害。冻馁。 汤汁凝成的胶体:鱼冻。肉冻。 感到寒冷或受到寒冷:外面很冷,真冻得慌。防冻。冻伤。冻疮。 笔画数:; 部首:冫; 笔顺编号:
- 荄的解释 荄 ā 草根。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冻荄”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dòng gāi,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1.基本释义
指经冬的草根,即经过冬季严寒后保存下来的植物根部。这一释义来源于《汉语大词典》及多部字典的注解(、)。例如宋代杨万里的诗句:“嫩日催青出冻荄,小风吹白落疏梅”,即以“冻荄”形容初春时从冻土中萌发的草根。
2.扩展解析
3.注意差异
部分来源(如)将其解释为成语“寒冷到草木凋零”,但此说法权威性较低,且与其他字典释义冲突。建议以草根为核心含义,结合诗句理解其文学意境(、)。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宋代诗词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二
冻荄(dong4 zhi3)这个词的意思是指植物因受寒冷天气影响而枯萎、失去生机。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冻荄的拆分部首为冫和艹,其中冫代表冰,艹代表草。冻荄的笔画数为13画。
冻荄这个词来源于汉字的发展演变,它是由冻和荄两个字组合而成。在繁体字中,冻荄的字形保持不变。
在古时候,冻荄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因为汉字在演变过程中有着多种不同的形态。但是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冻荄都是由冻和荄组合而成。
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冻荄这个词,例如:
1. 农作物在寒冷的冬天里会冻荄而无法生长。
2. 寒冷的天气导致了花草树木的冻荄现象。
冻荄能够与其他词汇组合形成新的词语,例如:冻荄严寒、冻荄状况等。
较为接近冻荄这个词义的近义词是冰冻、凋零,而反义词可以是茁壮、葱绿等。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满足您的要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