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徒的意思、顽徒的详细解释
顽徒的解释
(1).指强横不法之人。 宋 周密 《武林旧事·游手》:“浩穰之区,人物盛伙。游手奸黠,实繁有徒……以至顽徒如 拦街虎 、 九条龙 之徒,尤为市井之害。”
(2).愚妄的徒弟。《西游记》第八八回:“顽徒虽是貌丑,却都心良。” 明 李日华 《南西厢记·目成清醮》:“贫僧的顽徒有个母舅,是个饱学秀才。”
词语分解
- 顽的解释 顽 (頑) á 愚钝:愚顽。冥顽不灵(愚昧顽钝不灵活)。 不容易变化或动摇:顽固。顽强。顽敌。顽症。刁顽。负隅顽抗。 淘气,胡闹:顽皮。顽童。 同“玩”①②。 笔画数:; 部首:页; 笔顺编号:
- 徒的解释 徒 ú 步行:徒步。徒涉。 空:徒手。 白白地:徒然。徒劳无益。 只;仅仅:家徒四壁。 从事学习的人:徒弟。徒工。学徒。师徒。 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徒。教徒。党徒。 人(多指坏人):匪徒。暴
专业解析
“顽徒”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顽劣、不听从教导的弟子或门徒。以下从权威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
基本释义(顽劣的弟子/门徒):
- 指性情顽劣、不服从管教、不听从教诲的学生或徒弟。强调其难以教化、桀骜不驯的特性。
- 来源依据:此释义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等现代规范词典的核心解释。它反映了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最常用和最被理解的含义。例如:“师傅对这个顽徒无可奈何。”
-
延伸用法(刁顽之徒):
- 有时也泛指刁钻狡猾、难以对付的人,不特指师徒关系,但仍有“难以管教、不守规矩”的意味。
- 来源依据:部分词典如《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在释义中会包含这种更宽泛的指代,常带有贬义色彩。例如:“这伙顽徒在乡里为非作歹。”
-
文言用法(愚妄无知之人):
- 在古汉语或较文雅的语境中,“顽徒”有时可指愚昧无知、不明事理的人。“顽”在此更侧重“愚钝、不开窍”之意。
- 来源依据:查阅《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等大型辞书,可见“顽”字有“愚昧、无知”的义项,“徒”指人,故“顽徒”可引申为此意。例如:“彼乃一介顽徒,不识大体。”
注意:“徒”字本身指门徒、学生或某种人,“顽”字修饰其性质。因此,“顽徒”的核心在于强调对象的顽劣、不驯、难以教化的特性,具体语境中可能侧重指弟子,也可能泛指刁顽之人。
网络扩展解释
“顽徒”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发音:wán tú
- 核心含义
- 强横不法之人(古代用法):指蛮横无理、违法乱纪的人。例如宋代《武林旧事》提到“顽徒如拦街虎、九条龙之徒,尤为市井之害”。
- 愚妄的徒弟(文学典故):常见于古典小说,如《西游记》中孙悟空自称“顽徒”,形容外貌丑陋但心地善良的角色。
- 顽固不化之人(现代引申义):指固执己见、不愿接受建议的人,例如“他真是个顽徒,怎么劝都不听”。
二、使用场景
- 历史文献:多用于描述社会中的不法分子或师徒关系中的愚钝者。
- 现代语境:强调性格上的固执,常见于口语或评价性语句。
- 文学作品:通过反差塑造角色,如《西游记》中“顽徒”与“心良”的对比。
三、补充说明
- 近义词:根据场景不同,可替换为“恶棍”“愚徒”“固执者”等。
- 反义词:如“良民”“智者”“通达之人”。
若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武林旧事》《西游记》原文或现代汉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保信本县变难并肩作战骋技春席刺蹙存志杜衡负恩背义钩子麻糖贯渠闺阈恨相知晩鸿芬还俗蛔厥活便柬汰借训进诗狂劣老枢能解拉账礼服另眼看待楼辇论义买赋马龙车水马贼攀个大平望坡陁蒲鞭示辱繦葆抢呼齐勇壤童髯主簿认祖归宗弱緆闪辉沙朔设棘石发拾拣士可杀不可辱书蠹纾缓水长船高顺水推舟书社颂语算是俗议檀郎谢女腾房歪摆布镶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