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杜衡的意思、杜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杜衡的解释

亦作“ 杜蘅 ”。1.即杜若。文学作品中常用以比喻君子、贤人。《楚辞·离骚》:“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南朝 梁 江淹 《去故乡赋》:“ 江 南之杜蘅兮色以陈,愿使黄鵠兮报佳人。” 唐 皮日休 《九讽·见逐》:“彼茨菉之丛秽兮,固不能让乎杜衡。”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杜若》﹝释名﹞引 苏颂 曰:“此草一名杜衡,而草部中品自有杜衡条,即《尔雅》所谓土卤者也。杜若,即《广雅》所谓楚衡者也。其类自别,古人多相杂引用。故《九歌》云:‘采芳洲兮杜若。’《离骚》云:‘杂杜衡与芳芷。’ 王逸 辈皆不分别,但云香草,故二名相混。” 清 周亮工 《有介弱弟中殇赋此慰之》诗:“努力承先绪,芳洲失杜蘅。”参见“ 杜若 ”。

(2).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的节间短,下端集生多数肉质根。叶一二枚,生于茎端。单花顶生。蒴果肉质,具多数黑褐色种子。生于阴湿有腐植质的林下或草丛中。又名杜葵、马蹄香、土细辛、土卤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杜衡》﹝释名﹞:“ 苏恭 曰:‘杜衡叶似葵,形似马蹄,故俗名马蹄香。’ 苏颂 曰:‘《尔雅》杜又名土卤,然杜若亦名杜衡,或疑是杜若,而 郭璞 注云,似葵,当是杜衡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杜衡(学名:Asarum forbesii)是马兜铃科细辛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植物学中均具有重要地位。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植物特征、文化意象及现代应用四个维度进行权威解析:


一、汉语词典释义

  1. 基本定义

    杜衡古称“杜蘅”,《汉语大词典》释为:“香草名。叶似葵,形如马蹄,根辛香。” 其名最早见于《山海经》《楚辞》,如《离骚》中“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象征高洁品行。

  2. 别名考据

    据《本草纲目》记载,杜衡别称“土细辛”“马蹄香”,李时珍释名:“衡即行走之意,其香透达,故名杜衡。”


二、植物学特征(据《中国植物志》)


三、文化意象与典故

  1. 文学象征

    唐宋诗词常以杜衡喻君子,如柳宗元“杜衡青死芳荪悴”,借香草凋零抒志士不遇之悲。

  2. 民俗应用

    《中华全国风俗志》载:江南民间端午佩杜衡香囊驱秽,其根捣汁可制传统印泥。


四、现代价值与规范

  1. 药用警示

    2020版《中国药典》注明:杜衡含马兜铃酸,限外用,内服需专业医师指导。

  2. 生态保护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2021),因生境破坏列为近危(NT)物种。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2. 李时珍. 《本草纲目》(校点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3.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 《中国植物志》第24卷. 科学出版社, 1988.
  4.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8.

网络扩展解释

“杜衡”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主要可从植物学、文学象征及药用价值三方面进行解释:

一、植物属性

  1. 基本特征
    杜衡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于山地,开紫色小花,根茎可药用,别名“杜蘅”“马蹄香”。其学名为马兜铃科植物,叶片呈心形,气味芳香。

  2. 名称辨析
    部分文献中“杜衡”与“杜若”存在混淆,但《本草纲目》指出两者为不同植物,杜衡在《尔雅》中被称为“土卤”。

二、文学象征

在文学作品中,杜衡常被用作高洁品格的象征。例如:

三、药用价值

根茎可入药,中医认为其具有散风逐寒、消痰行水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痰饮喘咳、水肿及风湿疼痛等症。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药用细节或文学典故,可参考《本草纲目》《楚辞》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子池半面妆半真半假匾蒲比坐不根不如志长公主超过爨下余得言肺结核覆露扶挮服田感受跟赶槵子化人剑齿虎假惺惺解巾从仕镜沼津渍客运孔跖匡衞捞龙愣住连襟六钱满眼妙算神机明滴溜鸣弦揆日频岁前训七级芙蓉青童君穷奢极侈虬盖羣雄散败三雅三帀沙橘是察十万树惇算草台坊天柱山頽靡土练唾绒务求屋乌推爱无着小便宜谢不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