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蒲鞭示辱的意思、蒲鞭示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蒲鞭示辱的解释

对有过错的人用蒲做的鞭子抽打,只是为了使他感到羞耻,并不使他皮肉受苦。旧时用于宣扬官吏的所谓宽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蒲鞭示辱

指以蒲草为鞭,施加薄惩以示警戒,重在使受罚者自省羞愧而非施以肉体痛苦。这一典故源自东汉官员刘宽的仁政实践,《后汉书·刘宽传》载其“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其核心含义可从三方面阐释:

一、本义溯源

“蒲鞭”即以柔韧蒲草编制的鞭具,物理特性决定其无法造成实际伤害;“示辱”强调通过象征性惩戒激发受罚者的羞耻心。这种治理方式体现了儒家“导德齐礼”的思想,如《论语·为政》所言“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二、文化引申

  1. 仁政象征:成为历代颂扬宽厚治吏的典型意象,如宋代李昴英诗云“蒲鞭不施庭无人”;
  2. 教育哲学:衍生为以感化代替严惩的教化理念,清代王夫之《读通鉴论》称此法“养耻导善”;
  3. 成语固化:现代词典界定为“从宽治吏或施行薄惩”的代称(《汉语大词典》第9卷,第127页)。

三、当代价值

该典故被纳入廉政文化教育体系,如中央纪委官网解读其为“慎刑恤民的传统治理智慧”,其“重教轻罚”内核仍为现代管理提供伦理参照。


参考来源

  1. 《后汉书·刘宽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2. 《论语集释》(程树德撰,中华书局2013版)
  3. 《文溪存稿·送聂侍郎子述》(李昴英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版)
  4. 《读通鉴论·卷七》(王夫之著,中华书局1975版)
  5.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版)

网络扩展解释

“蒲鞭示辱”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通过象征性的惩罚使人知耻改过,而非施加肉体痛苦。以下是详细解析:

1.基本释义

2.典故来源

出自《后汉书·刘宽传》:东汉官员刘宽治理地方时,对犯过错的吏民“但以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蒲鞭质地柔软,无法伤人,此举体现其以德化民的执政理念。

3.用法与场景

4.古籍例句

5.评价与争议

该成语既承载传统政治理想,也反映古代社会治理中“教化优先”的理念,现代可用于强调教育应注重引导而非惩戒的场景。

别人正在浏览...

表达不打不恤菜青车靷崇笃春念翠车黨伍牒书顿牟放像分辩赋分付能噶伦跟马桂膏顾盼自豪歡惊卉歙祸罚家妓蹇散瀸濇经部箕帚妇扣襻堀穴来路两两胪断媚道没分晓眇略衲帛宁省片玉平宁毗翼旗鼓相当青雕碁圣权焰雀瘢驱録人才内阁撒殿三坟五典身丁钱沈销顺道特然退场橐皋徒属舞文巧诋瞎聊仙人博士豨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