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土铏的意思、土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土铏的解释

土形。《韩非子·喻老》:“以为象箸,必不加於土鉶,必将犀玉之杯。” 唐 李商隐 《寄太原卢司空》诗:“ 禹 贡思金鼎, 尧 图忆土鉶。”《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一件像个黄沙大碗,説是 帝舜 当日盛羹用的,名曰‘土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土铏是汉语中的一个古语词,特指古代祭祀时盛放羹汤的陶制器皿,属于礼器范畴。以下从词典释义、历史渊源、功能用途及文化内涵进行详细阐释:


一、词典释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

土铏(tǔ xíng):古代祭祀时盛羹的陶器。“铏”指盛羹的器皿,“土”表明其材质为陶土。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2版),上海辞书出版社,第1683页。

电子参考:国学大师《汉语大词典》电子版(需自行查询词条)。


二、历史渊源与礼制功能

  1. 礼器分类

    土铏属“铏”类器皿,始见于周代礼制。《周礼·天官·亨人》载:“祭祀共大羹、铡羹,铏用陶。” 印证其为陶制祭器,用于盛放不加调味的肉羹(大羹)或菜羹(铡羹)。

    来源:《周礼注疏》,中华书局影印阮元校刻本。

  2. 等级象征

    古代按祭祀等级使用不同材质的铏器:

    • 金属铏:诸侯、卿大夫用铜制;
    • 土铏:士阶层用陶制。

      如《仪礼·特性馈食礼》载:“士祭用土铏”,反映周代礼制的阶级差异。

      来源:《仪礼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三、形制与材质特性


四、现代语义与使用

现代汉语中,“土铏”已不作为常用词,仅见于古籍研究或考古领域。其文化意义在于:


土铏是周代祭祀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士阶层的礼器,兼具实用功能与等级象征意义。其陶土材质与形制设计,体现了古代“尚质”的礼制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制度与物质文化的关键实物依据。

网络扩展解释

“土铏”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基本解释
由“土”和“铏”组成,形容人品行朴实正直,不追求奢华或虚荣。

详细释义

使用场景

成语结构
由两个单字构成,无固定词序,但通常以“土铏”组合使用。

注意:若指昆虫“土蝽”(半翅目害虫),则与上述成语无关,需根据语境区分。

别人正在浏览...

班驳襃贬鼈盖车逼汗草卜相车舆弛解戳搭错用得宜雕朽斗虫笃志翻陷风华妇道福德田岗头泽底孤门画蛇足户丁昏钞互文姜被桀慢句除可便诳侮鍊风两举历史唯物主义卢儿律谷麦纸蔓衍门牙末岁抹月批风浓眉泼泼侵罔取义成仁扔弃靸戟傻蛋身教身热死不改悔俗吏贪谗韬光灭迹铁猫刓泐诿諈吻吮婺女五原显美小姨娘欣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