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黄色和浅黄色的丝织物。古时常用以作书套或书衣,亦因以指书籍。 隋 江总 《芳林园天渊池铭》:“尚復著在吟咏,缄彼緹緗。”
“缇缃”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指代书籍或与书籍相关的丝织物品,具体含义如下:
该词可见于隋代文人江总的《芳林园天渊池铭》中:“尚復著在吟咏,缄彼緹緗。”此处“缇缃”指代被丝帛包裹的书籍,体现古代对文献的珍视。
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多见于古典文学或历史研究领域,需结合语境理解其具体指代(如书籍、文献或丝帛)。
缇缃是一个古汉字,其字形简单而古雅。缇缃分别由“纟”和“同”两个部首组成,共计8划。纟是象征丝绸的部首,而同是象征文字的部首。
缇缃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小雅·缇缃之车》一诗,意指丝织的彩色绸缎。在古代,缇缃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织物,多用于宫廷、贵族的礼仪服饰上。
缇缃在传世的繁体字中,没有特定的写法。由于古代汉字的写法在演变过程中有所变化,繁体字的写法会稍有不同。在现代汉字中,缇缃的简体字保留了其古老的字形,没有改动。
以下是一些例句:
"杂出红罗带,深缇缃绣鞋。" —— 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缇缃店畔何人住,玉树琼枝耐水寒。" —— 清·郑燮《黄鹤楼》
组词:缇缃绸、缇缃之带、缇缃之冠
近义词:锦缎、绛红
反义词:素白、乌黑
【别人正在浏览】